再說李老太坐著爬犁滿載而歸,因為到得村裡時天色已是有些昏黑,村人並沒有幾人看到。李老頭和兒子媳婦兒們聽得動靜,歡歡喜喜接了出來,又熱情招呼陳二進屋喝口水暖暖身子。陳二卻是擔心天黑不好行路,笑著說了幾句閒話就掉頭回去了。
李老太進了屋子,第一件事就是拿了一盒點心打發孫子孫女去裡屋玩耍。李大嫂有些捨不得,還想上前從兒子手裡搶回半盒。李老太卻是攔了她,又喊著二兒媳關好屋門,這才斟酌著低聲把發豆芽賣於酒樓一事說個仔細。
李大李二夫妻聽得有這天大的好事兒,歡喜得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了。但是他們轉頭一見自家老爹黑沉的臉色,頓時就如同被兜頭澆了一盆冷水,徹底涼透心兒了。
特別是李二,他想起進城賣綠豆那幾次,回家捱得老爹那些巴掌,更是再無半分奢望。
李老太實在不願意放過這樣的好機會,又心疼兒子兒媳這般沮喪,就上前坐到老頭兒跟前,勸道,“老頭子,我知道你不喜兒子做買賣之事,但是咱家如今這日子過得太窮了,只靠田裡種出那點兒苞谷,能填飽肚子就不錯了。
過年時候都不能給孫兒們作件新衣、割上幾斤豬肉,若是再這般過下去,還有個什麼盼頭?左右家裡的綠豆也是賣不出去,不如就發些豆芽賺點兒銀錢吧。
咱也不貪心,這一冬哪怕只賺回二十兩銀子也好,咱們攢起來,待得孫兒再長兩歲,咱就送他去學堂讀書…”
“別說了,”李老頭開口打斷老太太的話頭兒,拿起手上的銅煙鍋往桌上磕了磕,末了重重嘆了一口氣應道,“我原本不願老二沾染買賣之事,是怕傳出去名聲兒不好,耽擱了咱們孫兒以後讀書科考。咱們李家世世代代都是莊稼漢,我就指望孫兒能光宗耀祖呢。
但是上次老二惹禍那次,人家酒樓一個小夥計就輕易解決了咱們一家的塌天之禍。我就琢磨著,許是我以前想錯了,不管孫兒將來如何,如今都要好好養他長大,供他讀書,這些都缺不了銀子啊…”
李老太和兒子媳婦們本來還以為老爺子要發怒,沒曾想居然聽得他說出這樣一番話,各個都是喜得瞪圓了眼睛。李老太更是一把扯了老頭子的手,一迭聲的問道,“老頭子,你這是應了,答應發豆芽賣銀子了?”
李老頭老臉一紅,趕緊甩開老太太的手。扭頭掃了一眼兒子媳婦兒們仿似沒有瞧見,這才幹咳兩聲應道,“這事兒我是應了,不過,這豆芽卻不能在咱家發。族裡多有口舌是非,容易惹麻煩。我看啊,還是借咱閨女那院子用用吧,到時候城裡來取也方便。”
“爹說的是。”
“對,爹考慮的太周到了。”
李大李二夫妻聽得老爺子只這麼一個要求,自然一千一萬個贊同。對他們來說,老爺子同意接下這活計就已是天大的驚喜了,其餘小事兒根本就不算問題。
一家人又仔細商量了半會兒,最後就決定由李大嫂加上李二夫妻一起去春妮家裡發豆芽,留下李老大在家做些小活計。待得過些時日,李二再回來替換他。
李老太一心惦記著,生怕趕不上酒樓取菜的日子,立時張羅著裝好綠豆就攆了兒子媳婦們出門。
李大嫂二嫂各自又拾掇了個小包裹,就隨著李二走進了茫茫的夜色裡。路上雖是雪厚難行,天色又黯,但是三人卻是半點兒不覺辛苦。那前邊的南溝村就是一切希望所在,只要他們辛勤努力,他們的孩兒就能讀書出人頭地,一家人就能過上好日子…
蒲草晚上揉麵擀了寬麵條,就著中午剩下的骨湯做了個熱湯麵。先前特意留下的二三斤豆芽也被她配上臘肉蒜苗炒了出來,待得端上桌子之時,惹得春妮和兩個孩子都是歡呼不已。
原本他們還以為要等到下次再發好豆芽時才能嚐到呢,沒想到蒲草留了後手。張貴兒臉上雖是沒有顯露喜色,但那眼神兒也是不停掃盤子裡那些白嫩嫩、脆生生的小豆芽。
喜鵲自動自覺的幫著眾人盛了麵條,正要退去門旁守著的時候,不想蒲草卻是伸手攔了她,淡淡說道,“坐下一起吃吧,麵條涼了不好。”
喜鵲怔愣著呆立在原處,心裡猜測著這新主子是又想出什麼法子折磨她了,還是有什麼事情要求到她頭上?若不然怎麼突然待她這親近?一時之間她的腦子混亂之極,完全不知如何回應。
春妮是個爽快性子,見得她這般模樣,就乾脆扯了她坐到自己身旁,塞了一雙筷子到她手裡,笑道,“讓你吃就吃,這家裡總共也沒幾個人,還吃兩撥,不嫌麻煩啊。”
兩個孩子也是笑嘻嘻望著喜鵲,桃花甚至還給她夾了一筷子豆芽。喜鵲不知為何突然就覺得鼻子有些酸澀,她趕忙低下頭裝作大口喝湯。
眾人見此,互相笑了笑,就一邊說著閒話一邊吃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