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也不敢太確定。
他只能從已知的資訊與患者的病史,年齡,工作性質進行綜合診斷。
患者入院後做的一些檢查顯示,應該是單根神經受累。
雖然患者的手掌不能伸直,但是虎口有感覺,左上肢其它神經支配的肌肉肌力正常。那就說明患者的病因有可能出在橈神經上。
與肌皮神經、背側神經、掌側神經的關係不大。
現在已經鎖定病灶在橈神經,但是具體病因,以及其它情況卻一無所知。
核磁共振顯示患者的頸椎沒有異常,這是好事情。
基本可以排除頸椎壓迫、病變的可能。
脊神經應該是好的。
這樣一來,病灶部位又縮小了一些。基本鎖定在左上肢橈神經這一小塊區域。
“這個想要確診,肯定要做一個更深入的檢查才行。神經病變,肌電測試可以查出來一部分。但是針對這個病例,僅僅只是查一個肌電訊號肯定是不夠的。剩下的直觀、高效檢查方式,恐怕只有手術探查了。”
李敬生的眉頭微微皺著。
不斷分析著患者的情況。
手術探查一直不容易被患者和家屬接受,就連醫生也儘量避著它。
因為它屬於有創檢查。
要是把病查出來了還好,沒查出來,天知道家屬和病人會怎麼鬧?
遇到不講理的,打完醫院的投訴電話再打主管部門,然後找媒體記者。
總之就是各種鬧。
醫生的處境往往會特別被動。
有些事情,不是有理就能說得清。
所以,醫生考慮檢查方式時,如果兩種檢查方式都有同樣的診斷意義,一個是兩三千的核磁共振,一個是幾百塊的手術探查。
醫生會毫不猶豫的選前者。
不為別的,大家都怕惹麻煩。
“反正我也只是個醫助,萬一答錯了,失分了,還有鍾主任。”李敬生這樣想著,也就沒有再猶豫,果斷申請了手術探查。
並且寫明瞭具體的探查部位。
申請後,結果很快出來了。
經手術探查發現橈神經主幹呈沙漏樣病變,整個神經幾乎完全斷裂。
看來申請手術探查是正確的。
影像檢查很難發現這種深處的神經斷裂。
怪不得這一路的肌電訊號消失呢。
現在病因算是基本查出來了。
他暗鬆一口氣,但是想要確診具體的病因,還得繼續往下查。
這根橈神經是怎麼斷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