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種兼顧內地觀眾“口感”的製作風格,必然導致香江本土觀眾的流失。
但是,相對於內地數億觀眾的廣闊市場,誰還在乎過去的那種小打小鬧呢?
還有,面對內地影視產業的迅速崛起,香江電影被迫越來越多地起用內地明星。
《無間道》裡觀眾們就看到了陳道銘,《寶貝計劃》裡出現了陳保國。
另一方面,無論是張一謀還是馮褲子,也努力試圖在這兩種文化之間找到某種平衡點,《十面埋伏》和《天下無賊》中就有劉.德樺、金誠武以及劉若瑛。
這麼看來,香江本土票房收入的減少,應該是兩地文化融合不可避免的結果。
這同時也說明,香江電影已進入了“後港片時代”,在“後港片時代”,從表面上看,香江本土藝人數量斷檔現象相當突出,一直到進入新世紀二十年代,仍舊為程龍、劉.德樺等寥寥幾棵常青樹艱苦把持。
但是,大家似乎不必為此過分憂心,因為越來越多的香江藝人開始了他們的“北漂”生涯,投身於內地發展。
梁佳輝就曾出演過《太行山上》,英俊小生魏駿傑也在電視劇《紅色記憶》中出演了英雄何世昌,儘管起先觀眾質疑聲不斷,但香江演員的出色表演,最終還是為觀眾所接受。
而所謂“後港片時代”也是香江電影發展史的一個標誌,但絕對不是香江電影產業的末日,起碼以內地這個廣闊的電影大市場來看,香江電影與內地電影的融合是發展的必然。
既然是融合,就肯定要經過陣痛,在那之後,總會迴歸到一個相對的平衡狀態,而這或許應是香江本土影片的最佳狀態。
再說了,儘管表面上看來,香江本土電影似乎少了,但實則上更多的影人“北上”帶動了整個內地電影產業的進步,內地電影的“香江元素”也得以增加。
好像扯的有點兒遠了!
韓三爺現在和易青提出這件事,顯然是有些擔心,一旦內地電影市場,對香江電影開放的話,會不會讓內地電影行業遭受嚴重的衝擊,從而使得內地電影行業崩潰。
畢竟,在現在內地電影人的普遍認知當中,香江的電影同行代表著的就是一一高階!
沒錯,這也是不爭的事實,內地電影重新起步才多少年啊!
而香江那邊,在電影製作上,無論是技術,還是手法,顯然都要比內地這邊高出一個層次。
“韓總,這個議題上面是什麼意思?”
易青確實有很多要說的,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得看上面的想法,否則的話,他說的再多,也沒有個卵用。
“上面······上面現在的想法也很簡單,相容幷蓄,加強交流是勢在必行的,剛回歸,兩邊在文化領域的交流是必須的,這個是大勢,不是咱們關起門來盤算家底。”
“也就是說,上面的態度是開放的!?”
“可以這麼說!”
韓三爺說著話,不禁皺眉,他剛才說的“大勢”,但是,處在他這個位置上,他要做的是帶領內地電影行業的發展。
而一旦香江電影殺過來,內地電影能不能扛得住?
這肯定是個大問題,容不得韓三爺不小心在意的!
“既然上面的意見已經明確了,咱們這邊就算是想頂著也頂不住啊!”
頂著?
精神病才頂著呢!
易青可早就瞄上內地的市場了,如果不是擔心之前薄弱的內地電影行業禁不起衝擊,他早就得在私下裡作妖了。
香江電影打的牌子可都是“易”家的,到時候橙天娛樂聯手新畫面,那還不得直接天下無敵了啊!
當然,易青也不能那麼幹,畢竟百花齊放才是春,一家獨大到最後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歷來壟斷是沒有好下場的,霸權是沒有好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