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林在圖臨港以東百餘里地的城鎮鎮守,很快也看到了封前輩特意派人送來的簡本。
他放下和一名結伴同來此間淘金的要好道友的通訊法符,翻開書本,看了起來。
片刻之後,他走出房間,吩咐此間官僚給他安排的管家:“去給我準備雄黃粉,離石,玄參,丁香,白檀,藿香……”
管家一一記下,即刻就照辦去了。
不久之後,方林興致勃勃的照著書上製法煉製起來。
其實作為草莽散修,除了求築基之外,多少也會涉略一些煉丹,製藥,御獸,培植之類的旁門左道之術。
尤其是丹道,器道,符道三家,更是傳統的輔助法門,可以成就名師,享有經濟地位。
這對缺乏財侶法地的草莽散修而言,無疑是一大助力。
但現實之中的種種障礙也在限制著他們的發揮,許多人潛心鑽研數十年,至多也不過是個二三流水準,極少有人能夠透過這些道途發家。
如同昔日九靈門石璣子那樣成就一方大師,甚至做到足以開宗立派地步的,那是鳳毛麟角。
方林也曾嘗試丹器符籙,但都是淺嘗輒止,沒有如何深入。
尤其丹道,煉製一爐又一爐的靈丹,未得驗證,那是有可能吃死人的!
法器之流,你說出煉製水準不高,多少還能折價當下品賣,甚至當廢柴回收利用吧。
這廢丹藥,難道當成毒藥用?
自己有沒有這方面的天賦,未可而知,反正是不得其門而入。
相較之下,李柃的《香典簡本》有個容易叫人忽略的極大好處,那就是入門諸方用材極廉。
雖然對普通凡民而言,仍然是種種名貴香料藥材,但對方林等人而言,終歸還是能夠負擔得起。
這就是說,門檻較低。
“香之為用從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達蠲潔。
自古以來,凡民燔柴燒香,祭祀祈禱,莫不以香為引,及至發展出燒艾薰香諸法,有驅蟲,辟邪,安神,療養,烹飪之功效。”
既然是香道經典,自然免不了摻雜積香宗的一些理念,思想。
李柃著述,藉此娓娓道來。
方林蹉跎半生,無所依著,摒棄了少年意氣的逆天改命,也知自己不是什麼天才之輩,反而沉下心來用心品味。
不由自主就點了點頭,對此頗為認可。
世人喜香而厭臭,從文人騷客,到閨中女子,再到販夫走卒,莫不各有其用,是一種高潔而有品味的雅習。
假若這次修習不成,亦可培養一種興趣與愛好。
“咦?”
就在這時,初嘗信靈香簡方的方林心中一驚。
只見爐鼎之中,諸香調和,一縷如同螢火的微光從中浮現,竟然漸漸溢了出來。
他幾乎以為自己看錯,下意識的擦了擦眼睛,卻又發現,這並非是視覺所見,而是某種神識感應所催生的通感。
方林連忙轉向神識感知,利用自己精神之中的感應去觸控那道光,果見它其實是從成品信靈香中激發。
“難道說,這就是所謂的香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