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縣長。”
眾人齊齊躬身見禮。
見吳玠身邊站著一個生面孔,韓楨問道:“這便是伱的胞弟?”
吳玠答道:“正是舍弟,吳璘。”
吳璘二十出頭,身形魁梧,一雙目光炯炯有神,留著濃密的絡腮鬍,與吳玠站在一起,反倒他更像哥哥。
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
當一個年歲不大的男子留著濃密的鬍鬚,也就表明了家中父親早逝。
韓楨打量一番,輕笑道:“不錯,是個好漢子。”
此時,吳璘也在悄悄打量著韓楨,眼中滿是好奇。
歷城一戰,韓楨的悍勇便流傳開來,並且伴隨著逃兵與降將回歸趙宋,逐漸在趙宋軍中蔓延。
如今,在開封府,韓楨的名號甚至能止小兒夜啼。
百姓嚇唬孩子,往往會說:再哭,再哭韓賊就來把你抓走了!
收回目光,韓楨說道:“昨夜韓旅長說你等對新式戰陣之法,已有了些心得,今日我特意來看一看。”
“確有此事。”
劉錡面色興奮道:“縣長稍待,俺們演練一番。”
不多時,劉錡便拉來兩百名士兵,其中還有三十幾名騎兵。
只見這些士兵迅速列好戰陣。
與之前的戰陣不同,最前排是盾兵,一字鋪開,站位鬆散。
後方則是五門野戰炮,在炮兵之後,還有一隊盾兵和刀斧手。
在戰陣的最後方,還配有三門野戰炮和盾兵,防止騎兵衝擊中軍。
三十名騎兵,則安置在陣型左側,伺機而動。
劉錡講解道:“縣長請看,最前排的盾兵主要職責,是護衛後方炮兵,同時鬆散的陣型,還能起到誘敵之策。野戰之時,只待兩軍相接,野戰炮齊發,炸散敵方陣型,後方盾手與刀斧手立刻頂上,若能突破敵方前軍,那麼騎兵便可趁勢衝鋒,直逼中軍。”
“若衝不散,便改為堅守,同時騎兵遊弋在敵軍右翼,為炮手爭取時間。末將計算過,不管是敵方趙宋還是西夏,又或是金人,野戰炮最多三輪齊射,前軍必定崩潰。”
韓楨饒有興趣地問道:“若是山地遭遇戰呢?”
劉錡大吼一聲:“變陣!”
嘩啦!
排列好戰陣計程車兵,立刻一陣變幻。
八門火炮被分別安置在了左右兩翼,騎兵落在最後,前軍密不透風。
劉錡面露得色:“山地遭遇戰,反而更適合野戰炮發揮,山地狹窄,敵方軍陣密集,只需將野戰炮安置在兩側山谷,居高臨下,反而殺傷力更大。”
韓楨沉吟道:“看上去倒是可行,但具體如何,還需實戰檢驗。”
關鍵現在沒法子實戰,山東匪寇都被清掃一空,他總不能跑去找趙宋幹一場。
一旁的韓世忠說道:“縣長,戰陣並非一成不變,將領需依據地形,判斷局勢,臨場排程指揮。若敵方前軍兵力雄厚,那就將野戰炮安置在側翼,從側翼突破。”
“若敵方騎兵兇猛,便以逸待勞,以守為攻。而這一切的根本,還是士兵,唯有做到進退自如,如臂使指,軍陣也就不成問題了。”
韓楨贊同道:“此言有理。”
說白了就三個字,紀律性。
這一點,正是青州軍的強項。
從士兵入伍的那一刻,韓楨就強調了服從,同時軍中的制度與一些細節,也都在無形中強化士兵們的紀律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