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三人感情很好,相互間的稱呼也很有意思。
薛笑比薛奇和李簡整整大了六歲多,是大哥,自然沒的說。薛笑跟薛奇和李簡,自然是該叫‘哥’的叫‘哥’,該稱‘弟’的稱‘弟’。
但是,李簡和薛奇,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可就是個解不出的難題了。
畢竟,就算生下哥兒倆的葛蘭、趙秋雁,都不知道誰大誰小。為兩人接生的醫生、護士,也因為年代久遠,記不起這哥兒倆到底哪一個早從孃胎裡出來。
所以,薛奇和李簡從小到大,沒少為到底誰是哥哥這個問題而掰扯,甚至曾經為了哥哥這個名頭展開了全方位的競賽。
小時候。
上學的時候。
哥兒倆約定,誰敢揪班級小辣椒的辮子誰是哥哥,誰敢掀班級愛哭鬼的裙子誰是哥哥,誰敢在老師上廁所的時候往廁所裡扔炮仗誰是哥哥……
放學之後。
一起撒尿,哥兒倆會約定,誰尿的遠,誰是哥哥!誰尿的高,誰是哥哥!誰尿的準,誰是哥哥!誰的尿能把蜘蛛射下來,誰是哥哥……
誰的彈弓子打碎的玻璃多誰就是哥哥,打架誰贏了誰是哥哥,誰敢抓毛毛蟲誰是哥哥,誰能抓到魚誰是哥哥,誰一口氣遊的遠誰是哥哥……
每天為了‘哥哥’這個名頭,至少進行十幾場比賽!
甚至在當時,兩家的老媽,都沒少用這個作為誘餌,來擺平兩個本就讓人頭疼,湊到一起後更讓人頭疼的小搗蛋。
誰聽話,誰是哥哥!誰考試名次高,誰是哥哥!誰吃飯不剩飯,誰是哥哥!誰不挑食,誰是哥哥!
……
這種為了‘哥哥’之名而引起的‘惡性競爭’一直到哥兒倆上了初中二年級,才突然一天,終於開竅的反應過味兒來。
似乎為了爭這個名頭,兩兄弟都沒佔到什麼便宜,反到是被兩家老媽抓住了機會,把兩人訓的規規矩矩的。讓兩兄弟錯過了很多精彩。
於是,哥兒倆一番談判後,決定,以後兩人誰也不是哥哥、誰也不是弟弟,李簡就叫薛奇‘奇奇’,薛奇就叫李簡‘剪子’。
從此之後,兩個老媽用的最順手的‘韁繩’徹底解套。兩個被老媽用‘哥哥’這根胡蘿蔔吊了許多年,乖了許多年的驢兄弟,一夕之間徹底消除了隔閡,真正的團結了起來。
似乎想要把前些年錯失的那些調皮搗蛋都補回來似的,變本加厲的淘了起來。
逃課、不寫作業,對抗老師兄弟齊心!
打架,兄弟共進退,配合默契!
抽菸,回家前互相檢查,有沒有留下氣味兒!
早戀,在老師和家長那邊兄弟互相掩護,在女生面前兄弟互相幫襯……
從那時候起,兄弟倆結合起來的能量,徹底釋放了出來,成了讓老爸老媽倍感頭疼的兒子,也成了讓老師頭疼的學生,讓同學怕怕的小霸王。
當然,李簡和薛奇這麼淘,也不僅僅是因為兩人不在競爭、精誠合作了。薛笑這個當哥哥的同樣‘功不可沒’。
別看現在的薛笑一臉正直官僚像,一臉正氣,貌似很正經的樣子。以前的薛笑,卻絕對是家長口中‘反面教材’的典型!
兩兄弟闖的那些禍有些是這個哥哥的榜樣作用,有些乾脆就是這個哥哥帶著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