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最後金子、美女沒迎來了,迎來了大山外等的不耐煩的秦軍,就此秦軍入川,巴蜀成為了大秦之地。
劍門關是川北重要門戶。西川與北方主要透過三條棧道相連(金牛、米倉、陰平),其中金牛道建成最早,相對好走,再加上金牛道直通四川盆地中心——成都,由金牛道進攻成都最為便捷,故在川北防禦中金牛道尤為重要。而劍門關,正是扼守金牛道的門戶。
在另一個時空,歷代經營四川的人都會尤為注重劍門關,當局的重視再加上地勢的險要,使得在冷兵器時期,劍門關是中國少有的不曾被從正面完全攻破的關口。
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來形容劍門關絕無誇張。三國鍾會,後周王景,北宋王全斌,都曾與四川地方部隊對峙於劍門,無一從正面突破劍門關(其中王全斌透過派部隊繞過劍門後兩面夾擊最終攻破)。而明初時,傅友德入川,更是不走金牛道,而是借陰平道繞過劍門,直逼成都。
到了近代,紅軍和解放軍也是藉助火炮才攻克劍門。
這個時空,劉備入蜀後,龐統巡視地方,便感到這劍閣是蜀漢的生死命脈,便令軍士鑿山岩,架飛樑,搭棧道,加固關城。
李翊率領一萬兵馬一路來到劍閣關外,發現果然山高路險,只是帶領一萬兵馬就開始行軍艱難起來。
隨王伴駕的典韋仰望絕壁向天,只是覺得眼暈,晃了晃腦袋收回目光,喃喃自語道:“這裡太難走了,不利於大規模會戰,不如繞過去。”
一旁的荀攸笑道:“西川大山連綿近千里,只有這裡才是最安全的入川山路。其餘地方更是窮山惡水,連一條羊腸小道都沒有。”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我們想要攻取益州,恐怕非常的不容易啊。”李翊亦是感慨古時候大自然的力量,尋常人力無法改變。
………………
李翊一萬兵馬還沒有來到劍閣關前的時候,早有蜀兵探馬飛報入了劍閣內。
劍閣關城內,蜀漢章武皇帝劉備的行轅,佈置在駐軍校尉府內。漢室天子氣派的儀仗,威武的御林軍,讓簡陋的府邸有了許多帝王氣象。
此刻,章武皇帝劉備的聖駕正在大廳堂上,堂下文武兩班,文臣以龐統為首,武將以周倉為首。
由於皇帝來到了這裡,各處重新佈置,就連門檻都加高了不少。“門檻高”,也許這就是後世一詞的來歷。
“孫權鼠目寸光!”寶座上的劉備得到吳懿的奏報十分憤怒,詆譭著大吳皇帝。
龐統呼哧呼哧的搖著蒲扇扇著風,一邊說道:“易經有云,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
劉備對此不以為然,心說拉一個墊背的總比沒人強,不過表面上卻是面色一整,嚴肅的說道:“丞相所言甚是,求人不如求己。”
這時,周倉瞪著環眼粗聲粗氣的說道:“陛下,那李翊已經來到了關外,臣祈求五千精兵為先鋒,一定挫其銳氣。”
龐統插嘴道:“以李翊的為人,一定會主動前來,少不了周將軍的一戰。”
“報。”正在這時,一名侍衛疾步入了大廳,大聲稟報道,“啟奏陛下,唐軍一萬先鋒已到關前,距關不足五里,看其中儀仗,定然是唐皇親至。”
劉備說道:“李翊到底是來了,周愛卿,朕也給你一萬兵馬,前去迎戰。朕就在關城之上,不……朕也親至陣前給你掠陣。”
出門的時候,龐統小聲對劉備說道:“陛下,李翊好大喜功,戰必親臨,這是一個打敗他的機會。”
然後,龐統說出了一個計策。劉備聽了,大喜過望,立刻命人去佈置。
………………
劍閣關外,隆隆的腳步聲迴盪在群山之中,卻是李翊率領唐軍直趨劍閣關下。
唐軍清一色的玄黑軍服,黑色輕甲,士兵個個精悍,軍勢極盛。
李翊便在關前一里之處,停下大軍後觀察四周山勢。
雄關劍閣,四面環山,劍閣就在大劍山橫斷的峽谷之中。城樓兩側是兩座如寶劍插地的高峰,綿延出去全是高低不一的大山。
突然間,關上鼓聲大作,四周高山環繞,回聲陣陣,彷彿群山也在呼應。
李翊舉目望去,只見關門開啟,一彪軍馬開出關外。
不多時,這一彪軍馬就來到唐軍前面列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