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關地處古代交通線上,陸路北通秦隴,南接葭萌;水路溯白龍江而上可得到甘南,下可達巴渝,乃至荊湘,是一重要軍事關隘。
白水關最早見於史冊是《後漢書·卷十三公孫述傳》:“述遂使將軍侯丹開白水關,北守南鄭”。《三國志·法正傳》也有云,法正為劉備分析當時形勢時提到過白水關,他說:“魚腹(奉節)、關頭(即白水關)實為益州禍福之門。”法正認為當時進入蜀只有兩條路,一是東沿長江取魚腹(奉節)可入蜀,二是北從陸路取白水關亦可入蜀。因而守住魚腹、關頭是福,失掉魚腹、關頭必然有禍。
正因為白水關地理位置重要,秦漢以來歷朝歷代設關築寨,派兵戌地,為了爭奪白水關,這裡戰事頻繁。
蜀漢皇帝劉備自然知道白水關的重要性,派大將楊懷、高沛率三萬大軍駐守白水關。
李翊採納了軍師諸葛亮的計策,率領一部分大軍直趨白水關,暗地裡卻是派張飛和趙雲率五萬大軍,抄小道繞過白水關,攻打另外一處重要關隘葭萌關,然後回師從背後繞到白水關的後面,與主力大軍兩面夾擊白水關。
白水關蜀軍陷入絕境,楊懷、高沛無奈之下,只能是選擇了投降。
至此,入蜀的險關只剩下了最後一個劍閣關了。
………………
就在李翊率領唐軍高歌猛進的時候,蜀漢章武皇帝劉備也是御駕親征,提五萬大軍來到劍閣,迎戰武德皇帝李翊攻川的兵馬。
蜀漢大將軍吳懿坐鎮江關,抵擋唐軍關羽部。
與此同時,蜀漢使者鄧芝已經秘密來到了東吳建業。
建業皇宮。
“使者遠來辛苦,可去驛館歇息。”大吳皇帝孫權,高居寶座,睜著碧眼紫髯搖擺中皮笑肉不笑的說道。
鄧芝行禮告退,心裡直搖頭,看大吳皇帝孫權的模樣,想來是無法促成援軍之事了。
他一走,東吳群臣開始說實在話。
周瑜最先出班奏道:“皇上,李翊的勢力日益龐大,聯合蜀國才能抗唐。西川山路險要,雄關絕地比比皆是,有龐統坐鎮西川,李翊一定討不到好處。臣以為,應該答應聯盟,出兵攻打荊州,威脅關羽的後路,幫助吳懿抵擋唐軍。”
“不可!”周瑜話音未落,一個英武的聲音響起,眾人望去的時候,卻是東吳另一重臣陸遜。
周瑜眼角一陣抽搐,心說臭小子,總是跟本大都督作對。本大都督只要在東吳一天,你小子就別想起來。
周瑜不悅的說道:“伯言,難道你認為蜀國被滅,東吳能夠獨自對抗強大的唐國嗎?”
“長他人志氣。”陸遜一撇嘴道。
周瑜臉色大變。
大吳皇帝孫權,還是非常重視陸遜的,最近剛剛將其提拔為水軍副都督,名次在黃蓋之後。
在孫權的示意下,陸遜瞅了周瑜一眼,這才說道:“皇上,需知鶴蚌相爭,又有黃雀在後。聯盟是要締結的,但不可馬上就出兵支援。何況唐軍大將高順和張郃在合肥有十萬精銳,而大海上的唐軍水師不容小視。”
“水軍……”孫權的眼角微微抽搐幾下。如今東吳的水師全都縮在水寨裡,只有唐軍水師打盹的時候能夠出去轉悠一圈。若不是陸基防禦陣線佈置的不錯,恐怕早就被唐軍水師肆虐邊境線了。
於是,孫權採納了陸遜的建議,只是答應了聯盟。至於援軍之事,孫權以合肥防務為由,暫時拒絕了。
“鼠目寸光!”周瑜暗罵,退朝後立刻上表返回柴桑去了。
………………
武德三年六月下旬,武德皇帝李翊率領十二萬唐軍,來到劍閣關外二十里駐紮。
李翊出帳,提槍上馬,帶領一萬精銳,入大劍山前往劍閣觀看。
劍閣關位於劍閣縣縣城北30公里處,居於大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直入雲霄,峰巒倚天似劍。絕崖斷離,兩壁相對,其狀似門,故又稱“劍門”。享有“劍門天下險”之譽,俗稱“天下第一關”。
自古以來,巍峨劍閣,扼入蜀的咽喉,由於它地勢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相傳戰國時期,秦惠王欲吞蜀,苦於無路進蜀,謊稱贈五金牛、五美女給蜀王。
貌似從那時候起,蜀王就比較傻缺,心想五金牛少說三千斤黃金,還有美女財色兼收。
於是蜀王信以為真,派川中力士,劈山開道,入秦迎美女,運大金牛。從此,才有了進出西川的道路,又稱為“金牛道”。由於透過劍閣,又稱劍閣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