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派保持沉默,那就是原北疆的一幫文武大吏。但他們的沉默卻給了天子、長公主和朝廷巨大的壓力。
………………
五月上旬,朝廷要修改爵位制,在原二十等爵位上,再加五等高等爵位的訊息傳遍了河北諸府。
一時間,河北諸府大吏紛紛上書,贊同者有之,反對者有之,甚至還有大吏派出自己親信攜帶重禮趕到泉州。高等爵位的封邑至少有數個縣甚至一個郡國,那地位和財富可就大大不一樣了。
五月中旬,袁紹、曹操、公孫瓚等人再度上書,發誓尊奉天子,遵從朝廷。他們解釋說,我們要爵位封邑的原因,主要是怕驃騎大將軍殺我們,而不是為了禍亂社稷,危害陛下的江山。只要有了爵位和封邑,我們就把州郡還給朝廷,到自己的封邑去度日。
天子動搖了。他召集國戚和部分原長安朝廷的大臣商議了多次。最後聽從了伏德、董承、馮碩等人的意見,決定恢復五等爵位制。
大司徒張溫、大司農王允等人沒有反對天子的決定。他們認為光武皇帝中興後,把諸侯王的爵位降為諸侯公,同時還剝奪了他們在封邑上的軍政權,所以這個公爵一般只能授給皇子,其它人功勞再大,最多也不過就封個侯爵。公爵在自己的封邑上沒有軍政權,侯爵當然更不能有了。
不過他們提醒天子,這些叛逆們要的不是爵位和封邑,而是世襲,對自己所霸佔州郡軍政大權的世襲。封了爵位和封邑,他們還會繼續勒索朝廷,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敷衍了事,等河北恢復了元氣,立即予以痛擊。
天子的意見和大臣們的奏疏遞到長公主手上後,長公主一把火燒了。她理都不理。
五月下旬,長公主以天子名義詔告河北諸府,朝廷從來沒有修改爵位制的提議。如果誰膽敢繼續散播謠言,嚴懲不貸。
六月初,天子搬遷到薊城新宮。經過半年多的建設,薊城的建設已經完成了很大一部分,其中皇宮自然是優先建設的,早在四月底的時候已經完工。
天子都搬到薊城了,朝廷自然也是跟著搬遷到薊城。南軍隨同進駐。
大司馬驃騎大將軍府因為李翊在離開泉州之前有過交待,繼續留駐泉州,所以沒有搬遷。
長公主也拒絕將長公主府搬遷。
天子哀求了幾次,長公主不為所動。天子很氣憤,脫口而出道:“姐姐這麼大了,還和驃騎大將軍同居一城,成何體統?”
長公主大怒,抬手就打他。天子抱著腦袋就跑,一邊跑還一邊叫道:“就算朕下旨把你嫁給驃騎大將軍,但驃騎大將軍敢娶你嗎?就算驃騎大將軍敢娶你,朝中大臣會答應嗎?那些叛逆們正愁著沒借口打河北,你前腳一嫁,他們後腳就殺來了。”
長公主傷心不已,暗自垂淚。
六月上旬,從南陽傳來了一個驚人的訊息,太傅馬日磾被袁術活活氣死了。
袁術上書向朝廷要公爵爵位,要兩個郡的封邑,朝廷拒絕了。袁術一氣之下,把趕到南陽城勸撫的馬日磾和楊彪關了起來,還把馬日磾的節杖搶去了。馬日磾大罵袁術,拒絕進食,結果又餓又氣,死了。
袁術一看事情鬧大了,下不了臺,於是把楊彪放了出來,讓他帶著馬日磾的棺柩返回河北。
接著從青州又傳來一個壞訊息。公孫瓚攻打北海相孔融,孔融向朝廷求援。
孔融堅決要求青州歸順朝廷,這讓公孫瓚非常生氣。公孫瓚本來就對掌控著不少地盤,但是卻沒多少兵力的孔融有想法,這下正好有了藉口。於是他在袁紹、曹操的暗中幫助下,舉兵攻打北海。
孔融向劉虞和陶謙求救,但劉備、曹操、袁術在旁邊虎視眈眈,劉虞和陶謙都不敢動。孔融無奈,只好向河北求救。
天子毫不猶豫,立即下令發兵攻打公孫瓚,救助孔融。
長公主把他的聖旨扣下了。
天子很生氣,衝著張溫大叫大嚷:“朕不救孔融,還有誰相信朕,還有誰願意歸順朕?”
張溫和王允於是到泉州勸諫長公主。
張溫說道:“這個兵最好還是出,陛下的話還是有道理的。清河大營目前有八千人馬,我們可以讓安東將軍高順率兵渡河,威逼兗州,迫使公孫瓚撤軍。”
長公主拒不出兵。
天子氣急了,他對伏德、董承說:“女人就是女人,除了生孩子,做不了大事。朕要把她嫁出去,立即嫁出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