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銘的武威軍分三路向臨邑城進軍。
西路是六千騎兵,這是武威軍差不多全部騎兵了,實際上武威軍真正擁有騎兵不過四千,而另外兩千則是各級將領的親兵,柴銘將他們抽調出來全給了副將楊榮,而這支騎兵還都是輕騎。
騎兵想要到達臨邑城,先得出山,然後繞道拉林城,路過白山城,再趕往臨邑城,他們的任務就是截斷張革大軍的後路,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奇襲,這就要楊榮自己掌握了。
中路軍柴銘親自帶隊,他要橫穿噶牙山,走冷風口,奔下巴城,過舞靈城,去砬前城再轉道才能到達臨邑城北。
橫跨兩千多里,因為他對東南山區地形非常熟悉,估計二十天左右就能到達。
而他行走的路線後半段,恰好同劉墉走的路線重合,不過肯定要落在劉墉後面。
另一路走東線,延景陽江南岸直到海邊,然後南下,到東海城迂迴奔沂南城,這一路兩萬人由裨將柴立帶領,因為走的是弓背,路程不下三千里,需要一個多月時間。
可就在柴立開始長途跋涉時,楊文輝突然傳來信,他的一支艦隊在景陽江出海口,讓柴立趕往那裡,坐船去東海城。
楊文輝的艦隊來這裡,實際上是他們在攻打東海城受挫,向張宇求助,張宇恰巧剛知道柴銘要分兵三路,於是推薦他找柴銘。
因為柴銘進山了,沒接到楊文輝傳來的信,而,順江而下的柴立卻接到了。
遠洋海軍的大型軍械都安裝在船上,如果攻擊島嶼,他們哪怕費點勁拆卸下來運輸到城下,畢竟路途近還好辦,可是要是運往陸地,那就難了,所以他們在東海城受挫。
齊亮並沒有起到多大作用,也就是讓滿度找些理由拖延談判時間。
趙富成接應到柴立人馬,一見人家攻城裝置齊全且輕便,不由嘆息。
“唉,看來我們也得準備些攻城裝置,不然太被動了。”
遠洋海軍在夏軍中是個神秘的存在,人們都把他們幾乎神話了,可是真要見到了,柴立才知道,他們也有短板。
“哈哈、、趙將軍,拿下東海城後,我們給你們留下一部分攻城器械。”
柴立笑著對趙富成道。
“那敢情好,我們這次登陸作戰,吃盡了沒有攻城器具的苦頭。”
除了三合城有齊亮這個窩囊廢,讓趙富成撿了個便宜輕鬆拿下,剩下的城,都讓沒有攻城器具的遠洋海軍吃盡了苦頭。
東海城滿度這些時日極為苦悶,他孤懸於東海邊,佔據了幾十個城鎮,數日間周邊城鎮都被夏軍攻佔,就剩下東海城一座孤城。
他打算向連武求援,可又擔心連武的人來了擊退夏軍後賴著不走。
他在猶豫不決,好在夏朝只是圍城不攻,讓他又燃起了堅守的希望,只要堅守,夏軍久攻不下,糧草接濟不上,就會退走。
他寄希望於從,可是並不知道夏軍根本就不缺糧,而且東海城方圓數千裡之內,都已經被夏朝控制,夏軍沒有攻城,是沒有攻城器具不想硬拼的原因。
他的親家齊亮來勸他歸降,被他罵走。
不過他的獨子滿倉整天陰沉著臉,兒媳每天以淚洗面,卻讓他好不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