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回事?
“這寶光怎麼突然自己冒出來了?
“還是一團青色寶光?”
執壺上方三寸處突然出現的青色寶光,著實讓沈愈呆住了。
因為這是他根本沒有預料到的。
此時的沈愈雖然能做到表面不動聲色,但心中已在飛快計算寶光出現的各種原因。
凝神注視古玩十秒鐘以上會出現寶光,這一點沈愈已經完全知曉。
但青色寶光明明應該出現在明代古玩上才對啊?
手中這隻銀質執壺,以沈愈的經驗來看,無論是從器型還是在紋飾上分析,都應該是清咸豐到光緒這段時間的。
所以,縱然出現寶光也該是藍色寶光才對。
並且寶光大小也不對。
這隻銀質執壺雖然是鴛鴦壺,但因為品相一般,最多也就是四千塊出點頭的樣子。
就算碰到極其喜歡清代老物件的藏家,往最高處說,五千塊也到頂了。
按照沈愈的經驗,這不該有寶光出現。
因為古玩寶光的出現,古董價值必然要超過萬元。
更讓沈愈難以理解的是,這隻銀質執壺所凝結的光團竟然如同蠶豆般大小。
與錢老那枚青田燈光凍印章出現的寶光比起來不相上下。
甚至還要大上那麼一點。
這怎麼可能呢?
要知道錢老那枚青田燈光凍印章的市場價格至少也是百萬元起步。
難道這銀質鴛鴦執壺比燈光凍印章還貴?
不可能,怎麼想也不可能的。
從青色光團的出現到現在說起來繁複,但實際上也不過是幾秒鐘的時間。
沈愈一邊裝作隨意把玩手中的這隻銀質執壺,一邊繼續想著各種可能導致寶光出現的原因。
寶光的出現必然有其原因,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這也是沈愈用店裡數百件古玩,以及錢老的青田燈光凍印章做實驗得出來的結論。
而這隻銀質執壺不值錢,起碼不如錢老那枚印章值錢,也不需要懷疑。
沈愈打小接觸古玩,現在更是開了自己的古玩店鋪,市面上各種古玩的價格可說是瞭如指掌。
此銀質鴛鴦執壺頂天了也就賣五千塊錢,還得碰上那種不差錢並且特別喜歡老銀器的藏家。
若是碰到買也可以,不買也可以的藏家,四千塊是極限,往上多一百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