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什麼是和親,大單于想娶大楚的公主?這不可能……”
“不,大單于是要與鎮北將軍和親,他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你。”
韓孺子呆住了,和親之事古已有之,通常是中原公主嫁給草原之王,也有反過來的時候,但不管怎樣,娶親者必是帝王。
大單于又說了許多話,房大業道:“大單于很清楚,想讓大楚相信匈奴的善意和西方的威脅是很難的,鎮北將軍敢於和談,勇氣可嘉,他希望與鎮北將軍成為一家人。他還說……”
“不必了。”韓孺子道,想了一會,“告訴大單于,我是大楚之臣,不能擅自與異族和親,如果他真有此意,我只能上報朝廷。”
韓孺子沒提自己已有夫人,因為這對匈奴人來說根本不成問題。
“大單于明白其中的難處,所以不求立刻和親,可以等大楚對西方有更多瞭解之後再做決定,但是楚匈若想真正結盟,和親是必不可少的,或者是鎮北將軍,或者是大楚皇帝,別人都不行。大單于只有一個要求,請鎮北將軍移步,去見見大單于的女兒,起碼讓匈奴人知道和親有望,能夠安心北上。”
大單于也跟韓孺子一樣,擔心自己的威望不足以壓制剛剛合併不久的匈奴大軍,需要一點外力幫助。
韓孺子卻覺得此事大大不妥,於是搖頭道:“告訴大單于,我來和談就已經在冒很大的風險,和親之事,哪怕只是一點苗頭,也會給我惹來大麻煩。”
房大業是楚人,當然明白這會給鎮北將軍帶來多少猜疑,於是很認真地向大單于解釋,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說了很久,最後房大業說:“大單于願意讓步,鎮北將軍無需移步,他會派人將女兒接來,進帳站一會,鎮北將軍看不看都行。”
大單于看上去很嚴肅,直接衝鎮北將軍說了幾句。
“大單于說,別看他年老,身體一點不弱,女兒正值……”
韓孺子打斷房大業的轉述,問道:“我該同意他嗎?”
“我再跟他說說。”
房大業又與大單于一番爭論,最後道:“還是……同意吧,就當是為皇帝相親。”
韓孺子清楚得很,自己沒有率軍與匈奴人決戰,回京之後必將惹來無數指責,為皇帝“相親”更是無稽之談,可是看大單于的樣子不會再做讓步,他勉強道:“好吧。”
金垂朵去帳外傳令,直到這時,韓孺子才又看了她一眼。
金垂朵有意避開。
接下來的和談就比較輕鬆了,大單于誇讚自己的女兒美貌無雙,然後又講了一些西方的事情,在他的描述中,那個神鬼大單于十分殘忍,對於敢於抵抗他的城池,攻破之後必然殺盡所有男子,不分老幼,即使是剛出生的嬰兒也不例外,西匈奴與之打過幾仗,已被列為反抗者……
韓孺子覺得大單于肯定是在誇大其辭,於是只聽,沒有提問。
大單于大概早就做好了準備,金垂朵傳令不久,他的女兒就到了,不是一位,而是兩位。
“鎮北將軍和皇帝……可以各娶一位。”房大業翻譯道,他畢竟是楚人,雖然對匈奴頗有了解,還是覺得此舉過於違背禮儀。
大單于說得沒錯,他的這兩個女兒都很年輕,十四五歲的樣子,也很美麗,站在門口,微微低頭,臉色羞紅,韓孺子只看了一眼,此後目不斜視。
和談終於結束,大單于希望鎮北將軍儘快與朝廷取得一致,“匈奴人頂多等到明年春天。”
金垂朵送大單于的兩個女兒出帳,大單于又說了幾句,房大業沒有立刻翻譯,而是在回營的路上對韓孺子說:“大單于說,他讓鎮北將軍看的女兒不是兩位,而是三位,他還說——”
房大業一點也不想參與朝堂之爭,可這句話他不能不譯,“匈奴人願助鎮北將軍奪回帝位,他讓鎮北將軍仔細想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