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種臨摹方法,就是真真正正意義上的背臨了。
很多博物館都是不允許現場支個畫架臨摹的。
私人藏家手裡的珍貴的作品真跡檢視時也有諸多講究,基本上不能過手,借閱回家,你不是他兒子或者他爹的話,更是想都別想。
在人家家裡,主人願意拿出來,把畫放在桌子上,讓你看上五、六個小時。
便是天大的面子。
舊社會也沒照相機這些新奇玩意。
這種時候,你就需把畫從頭到尾的完完全全的記住,然後在回家以後,再準備紙筆,把記住的畫,重新揹著畫下來。
這種臨摹方法,很考教畫家的記憶力。
考教臨摹者能不能把原作的筆墨細節和色彩變化短短一個晌午的功夫,就能變為記在的腦中的一處處要點訣竅。
然後再儘可能周全的全部畫回來。
做到這一點就很已經難了。
可依舊不是背臨的全部。
比要求過目不忘般的記憶力更苛刻的是,背臨想要背臨的出彩,那麼在那些記住的表層的筆墨細節之外,更考教的是畫家對於“意”的揣摩。
單純的記性好是不夠的,還得極其有悟性。
看能否和這幅畫的主人“意氣”相投。
凡畫山水,意在筆先。
不同的畫家,不同心境下畫出的作品,就會有不同精氣神。
大師筆下傑出的作品張張不同,又張張鮮活。
有些畫意氣風發,有些畫意思橫逸,有些畫意性自足,有些畫用意綿密。
此間總總,不一而足。
就像顧為經腳下柚木地板的原木一般,刨開後木紋片片都不相同。
絕對找不出兩片一樣的地板,也絕計找不出兩片神意相同的畫作。
只有你當此刻作畫時的心意,恰如其份的貼合上了前輩大師落筆時的思緒。
手裡的作品才能真正活了過來。
有了神意,筆下筆墨變化,便有了靈動的神氣。
否則再怎麼臨,再如何摹,也都臨摹的不是自己的東西。
空得了一張皮囊在紙面上,怎麼穿這張皮,都逃不脫“毫無新意”這四個字。
顧為經最近遇上了瓶頸。
不僅是技法層次上的,也是臨摹《雷雨天的老教堂》上的。
【印象派限定任務——雷·諾阿的遺澤】
【當前任務:選擇臨摹一幅印象派油畫技法lv.7大師一階以上的作品】
【任務獎勵】
【1、達到臨摹相似度20%以上,獲得初級寶箱一枚。】
【2、達到臨摹相似度50%以上,獲得中級寶箱一枚。】
【3、達到臨摹相似度90%以上,獲得限定獎勵:雷·諾阿人間百態幽魂殘片,該獎勵只能收穫一次。】
第三階段需要他達到90%的相似度以上,才能獲得最終階段的限定獎勵。
而當顧為經的筆下的作品臨摹相似程度突破70%以上之後。
無論怎麼的臨摹,進步的幅度就不太明顯了。
或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