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華夏從美利堅引進了二三十條淘汰的晶圓和晶片加工生產線。
大家的目的都是想要生產晶圓或者晶片用來出口創匯,但是市場就那麼大,你的技術是落後的,外面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需求。
這就導致了許多生產線剛剛投產,就陷入到沒有零件需要生產的局面之中。
如此局面,自然是跟最初的想法相背離了。
一些人因為這個事情承受壓力,甚至被批評,就很正常了。
不過好在大家都是國企,五十步笑百步,誰也不要多笑話誰。
可是嶺南半導體冒出來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不管是把它當成外資企業也好,民營企業也好,它們一成立就引進了國內最先進的生產線,這讓其他所有的晶片廠家都臉上無光啊。
上級領導會怎麼想呢?
為什麼嶺南半導體一個行業新人都知道匯入先進一些的生產裝置,而你們這些行業專家卻是隻知道匯入完全落後的生產線?
如今產能空置率那麼的高,是不是因為當初的決定有問題?
如此種種的質疑,絕對會讓許多人都非常的難受。
特別是對於剛剛充足的微電子聯合公司來說,嶺南半導體的總經理居然是自己這邊看不上的張少華來擔任,那就更是讓人難堪了。
將來嶺南半導體搞出成績出來,領導們會怎麼看?
張少華接待參觀考察的領導的時候,會不會說一些不該說的話?
想到這些,王宏貴的心中就多了不少的擔心。
作為微電子聯合公司的新任總經理,當初把張少華踢出核心管理層,也是有他的一份功勞。
他倒也不是真的有多麼討厭張少華,而是位置就那麼多,肯定要優先安排自己的嫡系人馬。
“王總,我稍微打聽了一下,這個嶺南半導體跟寶馬汽車集團都是屬於港城那邊寶馬科技的子公司。”
“寶馬汽車集團這幾年的發展非常的快,透過出口創匯掙了不少的錢。”
“在美利堅那邊應該也是有一些自己的人脈。”
“這一次能夠順利的從美利堅採購到相對先進的二手裝置,跟這些應該是脫不了關係。”
趙東方作為微電子聯合公司的總工程師,自然也是第一時間就關注到了嶺南半導體的成立。
想到對方馬上就要有比自己公司更加先進的各種裝置,他的心情就非常的複雜。
他是相對比較純粹的人,一門心思都是在技術研發上面。
但是這種人能夠做到總工程師的位置就頂天了,想要繼續往上發展,那就太難了。
到了一定的程度,必須具備很強的向上管理的能力才行。
要不然就只能看著同級別的其他人員不斷的升職加薪。
“它們好好的汽車行業掙錢就行了,為什麼要來半導體行業蹚渾水呢?”
“這不是在噁心我們嗎?”
王宏貴這話應該是說出了不少國內半導體企業管理人員的心聲。
國內的半導體企業都存在什麼問題,這些業內人士自然是很清楚的。
倒也不是大家都不想改變,而是各方面的原因糾結在一起,就成為了現在這個樣子。
晶片行業技術與裝置引進的複雜性、審批流程的繁瑣、資金與投資的限制、市場與需求的不確定性以及管理與經營經驗的缺乏等,最終必然造成這些企業的競爭力不斷的下降。
要是沒有“鯰魚”進來,他們倒也沒有特別大的壓力。
畢竟大家都是這樣子,上級就算是不滿意也沒有辦法。
但是現在嶺南半導體成立了,一下就上馬了國內最先進的晶圓廠和晶片廠,這讓大家怎麼活?
關鍵是現在剛剛宣佈要進軍半導體行業,明年下半年就要準備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