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經可以說塵埃落定,結果正如初所料想的那般,靈域沒辦法在漣漪巨構的影響下正常運作,初也就可以放心的解釋起其中的原理。
初不像思,它不是專精於研究領域的科研型,這方面不出定論以前它拿不準。
“不懂,解釋一下。”
初的解釋太過模糊,採集者們沒能理解,它們需要細節上的解釋,為什麼時空的漣漪會對靈域造成影響。
“那我就解釋的簡單一點——如果我要你們替我去做一件事,是不是要事先和你們說清楚,該怎麼做?”
初想了想,舉出了一個類比的例子。
“沒錯。”
採集者們認同,隨後初回復。
“所以靈域也是同樣失去了與本宇宙資訊的聯絡就無法作出反應,那些人想要使用靈域,就需要和靈域構建資訊聯絡,而靈域再由此作出反應。”
採集者中有個體似懂非懂的反問,“也就是說,漣漪巨構干擾了這種資訊聯絡?”
採集者們努力的試圖理解,已經接近了內在邏輯,但仍然理解的不對,初繼續解釋。
“不,因為這種資訊聯絡的渠道未知,想要干擾是非常困難。”
“漣漪巨構干擾的是靈域對宇宙本身資訊獲取的渠道。”
不干擾靈域和使用者之間的聯絡,而是干擾靈域本身和宇宙之間的資訊渠道。
採集者:???
之所以會聽不懂,是因為採集者們感覺這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宇宙範圍內當然是囊括使用者本人,既然宇宙和靈域之間的資訊渠道被幹擾,那說是使用者本人與靈域之間的資訊渠道被幹擾也不算錯吧?
但實際上,這確實是不正確,使用者和靈域是點對點之間的聯絡,而靈域和宇宙之間,是靈域單方面的點對面之間的聯絡。
初解釋,“在靈域獲取到使用者的使用資訊後,它自然是要作出反應,例如讓使用者瞬移,在實現之前,至少也是需要知道是什麼範圍內的物質要被瞬移,還要找到使用者要求中的時空座標才能瞬移。”
“如果不考慮這兩個量,天知道什麼東西會被瞬移,被瞬移的東西會被瞬移到什麼地方,完全就亂套了。”
“漣漪巨構干擾的是時空,波動性的時空導致了時空座標獲取難度的提升。”
初所說的,同時也是地球上人工智慧所遇到的難題,判定問題。
為什麼人工智慧會把狗判定成貓?因為判定太過模糊簡陋,例如貓有兩隻眼睛、四肢、一張嘴,狗也有兩隻眼睛、四肢、一張嘴,所以狗也就是貓,貓也就是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