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大的氣態巨星固定軌道附近,存在著一個渺小的個體,這個個體的體型相當於三座珠穆朗瑪峰的總和,放在地球上是足以碾壓人類任何造物的巨物,不過它相對於氣態巨星來說,還是渺小的微不足道。
正是它,在吸收著氣態巨星的氣體,然後製取金屬氫。
它也是像一個陀螺,不過和反物質巨構不太一樣的是,它的外觀更近似於一個倒立的圓錐體,錐尖呈現為一百度以上的鈍角。
由於離心力的大小取決於公轉物體質量的大所以這個巨構可以在氣態巨星比較近的地方開採氣體資源,它的中軸會垂下一條長長的超纖維吸管,把氣體吸入氣體。
在吸收氣體的過程中,它始終都是在保持著自轉,和反物質巨構是一樣的情況,但不同的是,反物質巨構是為了讓反粒子更好的被引導,這個氣體巨構的旋轉會產生離心力,離心力製造人工重力,利用人工重力下的水壓壓縮金屬氫。
老套路,說白了還是水壓壓縮金屬氫,只不過是從行星上搬到了宇宙裡而已。
在金屬氫被壓縮成型後,巨構會把金屬氫包裹上一層膠體,然後從中軸彈射出來,彈射力度不會很大,太空中沒有引力,巨構自身雖然質量龐大,可還沒達到強引力的層次,所以只要輕輕一推,金屬氫就能從中軸彈射出來被運輸生物接收。
唯一要考慮的就是金屬氫的旋轉,為了讓人工重力達到要求,所以製取金屬氫的巨構旋轉的會比較快,至少是比汽車輪胎旋轉的速度要快,這樣發射出來的金屬氫,同樣也會攜帶旋轉的力矩。
這個時候,就輪到包裹金屬氫的膠體就發揮作用,膠體本身很柔軟,因此並沒有太大的殺傷力,而膠體本身又可以給內部的金屬氫製造阻力,使其旋轉終止,所以薄皮大餡的運輸生物接收金屬氫是沒有難度。
“不要迷路了知道嗎?那邊星球的同族們在著急用。”
“知道了,不會有問題。”
“那你說說看,目的地星球是在哪個方向?”
“是在那邊,距離我們1795200000k。”
“很好,現在出發,時間不會等我們。”
“是的。”
囑咐好運輸生物,氣態巨星上的採集者們再次投入到生產建設當中。
它們成功的建設起第一座收集氣態巨星大氣壓縮金屬氫的巨構後,自然還能夠建造第二座,第三座,只要資源足夠,它們就能建造很多。
除了金屬氫,還有其他的資源可以被製造,像諸如固態甲烷、炭塊、金屬等,畢竟氣態巨星內部並不是只有氫元素,那些透過得失電子拆解下來的其他元素也可以被水壓壓縮成固態資源。
當初霍古從瑟琳人那裡盜取的基礎知識,現在也仍然在發酵,這些技術的種子正在生根發芽,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裡,種子註定會茁壯成長為遮天蔽日的蒼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