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為什麼選擇畢自嚴,還要源自朱由檢前世《財政學》課本中一章的一個小節。
上面記載了畢自嚴的一些古代財政學的觀點,其中一條便是建議崇禎皇帝以經濟發展速度來考核官員的政績,因為此思想非常之超前,所以前世的朱由檢記憶深刻。
此等超前的經濟思想,與朱由檢將要推行的吏治改革不謀而合,所以朱由檢覺得戶部尚書人選非他莫屬。
至於現任刑部尚書薛貞,朱由檢亦是非殺不可。
因為此人攀逆魏忠賢,在刑部尚書任上殺了不少正直的大臣,所以此人非死不可。
當然朱由檢給薛貞定的罪名並不是附逆魏閹,而是以貪汙和草菅人命的罪名將其處死。
而空出來的刑部尚書,朱由檢心裡卻沒有合適的人選,最後只得交由內閣票推。
而內閣推薦的人選則是原都察院左副都御使韓繼思。
此人是萬曆四十一年進士,歷任邢科都給事中,太常寺少卿,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職。
天啟六年,真定巡撫耿如杞因拒不為魏忠賢請修生祠,被閹黨以‘貽誤軍機’為由下獄。
時為都察院左副都御使的韓繼思敬重耿如杞不畏權奸的舉動,在朝廷無一人感言時,冒死營救耿如杞,被魏忠賢記恨,遂被罷官。
朱由檢見此人既有正義之心,又有不畏強權之膽,確為刑部尚書之人選。
至於大理寺卿,朱由檢亦是遵內閣票推,啟用了剛從獄中釋放的惠世揚。
此公為萬曆三十五年進士,與施鳳來和張瑞圖同科。
泰昌元年,與楊漣一起策劃了移宮大案,曾孤身進宮密會大太監王安搶奪朱由校之事。
後亦因此被魏忠賢下獄。
此人肅忠勇,獄中兩年,沒有供出一個東林黨官員,實乃與楊漣齊名的東林黨干將,此番起復,朱由檢亦是取其直也。
而都察院左都御史的人選,朱由檢便擢升了原吏部右侍郎劉宗周。
劉宗周乃明末大儒,朱由檢在前世亦有了解,‘慎獨’之說便是其提出來的。
此公乃王陽明之信徒,又是儒學大家,幹御史言官之類的活計應該算是物盡其才了。
至於國子監祭酒一職,朱由檢頗為重視,因為國子監是他下一步的改革重點。
對於內閣票推的幾個人選,朱由檢思慮良久,最終還是召回了賦閒在家的呂昆。
此公為萬曆二十二年進士,曾官至刑部左侍郎,著有《施政錄》、《去偽集》等,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算學、軍事、水利、教育、刑法等多個領域。
對於一個涉獵如此廣泛的博學大家,朱由檢覺得當他未來行政學院的院長很合適。
最後,對於分管大明文化產業的太常寺卿阮大鋮,朱由檢並沒有動。
雖然無論是東林黨還是閹黨對阮大鋮都不感冒,紛紛上書彈劾其蛇鼠兩端,但朱由檢還是力排眾議,仍讓其任原職。
無他,只因為阮大鋮作為戲曲大家,朱由檢在前世便聞其大名,此人若是不幹太常寺卿,還真是屈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