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上個紀元洪荒尚未蘊育圓滿,是以法力並不高深,往往被內心邪惡的人族修士無故殘殺,取其內丹修煉,卻是作孽於自身,於修行大大不利。其九成以上都是渡不過天仙劫的,徒做那自身修行一場空。卻是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真乃是因果輪迴之定數。
當然,上個紀元,那妖族亦是有不少心性殘忍之輩,時時拿人族修士殺戮玩樂,卻也是作孽甚深,自有那因果惡業報應糾纏,少不得要重入輪迴,不知何時才能超生脫離輪迴。更有那極個別者,免不了要化灰灰而去。
言歸正題,那無色界以上,四梵天界之內,則是天庭真正的高層管理、仙官要員等,及其具體的框架結構分佈,前面已有講述。而四梵天界之上,則是那三災所不及,九難所不侵,紀元所不沾,劫會所不幹的四清聖境天。
坐鎮於其內的盤古仙道四清,自是圓成大道混元大羅金仙果位,乃是不生不滅,身化諸天寰宇萬界,掌握界海宇宙乾坤的洪荒正宗混元聖人。
除去那四清境界外,那其下之四梵天界、三界之天中亦是各有諸天帝皇、真仙品格、僚屬極多,非可具述,前面已有大致簡述,故不在細述。
是以,四清聖境、四梵天界、小三界之二十八天界,總體合稱作為鴻蒙大羅天。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下那佛教的三界與諸天。西方佛教之“三界”,是指迷妄的有情眾生在生滅變化之中流轉輪迴。
其依其境界所分的三個階級,分別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佛教所說三界共有二十八天,稱“三界二十八天”。佛教三界的果報雖然各有優劣、苦樂等差別,但是都屬於迷界,難脫生死輪迴之苦,因此為有識之聖者所厭棄。這裡說的佛教三界,乃是其經文教義所言之三界,並非阿彌陀佛、準提道人等佛教二聖所在的佛陀三界天,這件佛教上品永恆鎮教至寶。
佛門《法華經·譬喻品》就有言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那《化城喻品》裡亦是有說:“能於三界獄,勉出諸眾生。”其意思是勸三界諸有情莫以三界為安,當勤求解脫。
因為佛門所言三界迷苦的領域有如大海的無邊無際,因此三界又稱苦界、苦海。一般佛門常說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便是勸人出離三界,勤求解脫涅盤之樂。
言歸正傳,那西方佛教上品永恆鎮教至寶佛陀三界天,其內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亦是有那三大先天生靈族群誕生,並在其內繁衍生息。
在那準提道人所著的,關於記載佛教道統根基,即佛陀聖界內部那無窮盡寰宇萬界之奇聞異事、奇珍異寶、諸多生命族群的菩提語錄中曾有如下描述。
“吾教中品永恆鎮教至寶佛陀三界天,其欲界六天有那先天生靈。其形體與常人無異,然卻多有那奇形怪狀之類人體態。其欲界生靈眾生,依舊有那氵爫壬欲、情慾、色慾、食慾等有情眾生所具肉身原始慾望。起自六慾天,其間包括地居二天中,那四天王天內那佛教小四大部洲,及忉利天內那小三十三天界;往上有那空居四天內所含阿修羅族、畜生族、餓鬼族、地獄魔怪等先天生靈族群。因為此界為男女雜居,多諸染欲,因此稱為欲界,而此欲界六天乃是其諸多先天生靈族群所居住之世界。
“那色界十八天,乃指誕有遠離欲界六天淫、食二欲之先天生靈族群的佛教十八天界。但其仍然為那具有清淨色質等有情眾生所居住的世界。此界十八天在欲界之上,無那肉身之慾染,亦無女身之形體,眾生皆由化生;色界諸天內,其宮殿高大,由色質所化生,得享一切之殊妙精好。因為此界尚有那色質,是以稱其為色界。”
“那無色界四天,乃指唯有受、想、行、識等四心之念的無色先天生靈族群。此無色非指物體顏色,乃是指物質之形色。無色界乃是沒有物質生活的有情眾生所居住之世界。此界沒有任何物質之物,也沒有身體、宮殿、國土,唯有自我心識,其先天生靈族群子民,居住在那深妙的禪定之中,因此稱其為無色界。”
以上便是那佛陀三界天之內,那三天先天族群之記載描述。簡單來說,便是那佛教欲界六天之先天生靈族群為那類人族體態。到了那色界十八天,就演化成了沒有男女身形外相的先天生靈族群。
而那最後無色界四天,則是完全為那無形無質的、永久處於深妙禪定之中的虛體心念之先天生靈族群,就好似那沒有形體外相的虛空生靈般,肉體凡胎之人卻是無法見之。
然則,若從整體上來說,這佛陀三界天蘊育而生的三大先天生靈族群,依舊是比不上那鴻蒙大羅天本體仙道小三界內,所蘊育而生的三大先天生靈族群。
不說其它,單是在其底蘊根基之層面,佛陀三界天內所蘊育之三大先天生靈族群,便是要比仙道小三界內蘊育的三大先天生靈族群弱上不少。
序號標註釋義:
①、涅槃量劫:一個涅槃量劫為十億年,即每過十億年就有一次涅槃量劫爆發。
②、所謂福報,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秧”;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