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之匈奴、東胡,南之百越,以往被七國各自分擔的周邊壓力,現在全部聚在了秦國的肩膀上。
關東六國雖滅,可他們並不是因為腐朽而被滅。事實上,在秦軍出關蕩滅六國的時候,那六國依舊有著很強的組織力,內部的秩序也並未崩壞。而是在秦軍外在的壓力下,破滅的。
戰國亂世,雖然死傷無數,可天下是被七個國家,七個秩序共同影響的。如今,那六個已經滅亡了,可人心未服,帝國該如何治理也是一個相當宏大的問題。
在這個宏大的問題之下,則有一個個細小的問題,牽扯著政治、文化、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
要解決這個宏大的問題,不是一時一刻所能解決的。
而內部的問題也不少,最為急切的,則是龐大的秦軍,該如何安置?
天下已經每有了大仗,有著足夠爵位的人可以進入關中為官,爵位等級不夠的也可以下放到各地,擔任官吏。
剩下的兵士,沒有進入大夫一級的,也可以拿著朝廷賞賜的田地屋宅,回家務田。
秦國雖然滅了六國,但對於六國的舊族還是很警惕的。也因此,在各地保留軍隊,還是有必要的。
而關中也是一樣。畢竟,就算不論山東六國,關中的北面,也面臨著匈奴的威脅。
該削減削減的,該留下留下的,剩下的便是帝國今後的軍事佈局,必須有著一個初步的議定。
此時帝國最大的軍事佈局還是放在了山東六國,至於周圍的匈奴、百越,都是在次要的位置。
當然,軍事的佈局只是輔助手段,不是為了進行戰爭,而是為了協助各地重新建立秩序。
清剿匪寇,安撫百姓,丈量土地,編納戶口……
繁瑣而又重要的議程到了最後,終於到了邊境問題。
與匈奴、百越的衝突,可能是唯一要動刀兵,有著進行戰爭的可能。
眾人將目光看向了趙爽,卻見他走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帝國蕩滅六國,然天下尚未安穩。山東有變,關中之軍可順流而東,據敖山之饒,以御六國餘孽。然南北未定,北有匈奴,南有百越。當思危變。”
政哥看向了趙爽,問道。
“卿有何策?”
“帝國初興,為御內外之變,當興馬政。”
“馬政?”
秦國初生,各郡的人口、戶籍、田地、稅收還沒有統計,此時大規模的開始養馬,為軍事做準備,還太早了。
更何況,在秦滅六國的時候,也同時繳獲了六國大量的馬匹,再加上秦國之前蓄養的,現在的秦國還不缺馬。
畢竟,在此之前,還有一系列的土木工程在安排的過程之中,都需要耗費相當的財力。
“關中北有胡苑之利,容畜者眾。大秦可安撫邊境的蠻夷部落,行懷柔之策,拉攏分化。再興榷場,以鹽、銅之物,換其牲畜馬匹,以服飾、器物之精美,以墮其心。久之,不戰可定。”
如今秦國內部還未整頓,就算是要對匈奴大規模用兵,也還不是時候。用這些計策,操作的好的話,可以暫時穩住邊境的蠻夷部落。
最終,政哥思量了一會,道了一聲。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