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王畢,四海一。
隨著齊王舉國而降,正式宣告了影響了這個天下數百年的戰國時代終結。
秦國,自王國而至帝國,開始統治天下,迎接一個全新的時代。
只是,對於這個全新的時代,初生的帝國是迷茫的。
繼往開來。
帝國需要對一統天下時期有功勞的文臣武將一一封賞,用以安定人心,也是對於過去做一個總結。
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賁、武信侯馮毋擇、建成侯趙亥……
這一個個名字,都是在帝國統一天下中立有大功的名字。不過秦國對於徹侯的賜予,很是謹慎,大部分的人即使立有大功,也只能到關內侯這一爵。
這一爵位代表著無限的尊榮,位同諸侯,但卻沒有封地。不過秦國是爵本位,有著相應的爵位,便有著相應的待遇。
秦國不光是對於秦國的功臣進行封賞,對於六國的顯貴也進行了封賞,比如趙國的武安侯趙興,在秦滅趙之後,便將之遷到了咸陽,仍尊為武安侯。
一眾封侯的人中,又以王翦最為尊崇,他的封號是武成二字,乃是極其高的評價。
如今帝國內部,王、蒙、馮、李等軍功家族實力強勁。
可秦國已經一統天下,對山東六國用兵的頻率幾乎降為了零,自然不用再豢養向以前一樣龐大的軍隊了。
帝國接下來真正要關心的是如何統治天下?
第一步,便是對於帝國最高統治者的定位。
帝國的統治者該如何稱呼?
秦國參考了齊國的稷下學宮,建立了博士制度。
這些博士都是學識淵博之人,
這些日子,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與一眾博士考據古典,追尋尊號,於今日的朝堂上,終於有了結果。
“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臣等昧死上尊號,王為‘泰皇’。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
王綰、李斯等人討論了很久,終於在古籍之中找到了一個最為尊貴的名號“泰皇”,同時建立了一套新的制度。
政哥對於一眾朝臣設計的禮儀制度挺滿意的,不過對於泰皇這個名號,總覺得卻少了點味道,想了許久,說著。
“去‘泰’,著‘皇’,採上古‘帝’位號,號曰‘皇帝’。他如議。”
“臣等拜見皇帝陛下!”
尊號已定,君臣之禮成也!
一場朝會下來,群臣散去。政哥將趙爽、王翦、王綰、李斯、馮劫、蒙武、李信等人留了下來。
秦國初定天下,需要向天下展示新的面貌,制定一整套的禮儀制度。可這種上層設計,終究是面子上的事情。
而裡子,卻在於在場的一眾人。
秦並六國,劃天下為三十六郡。
然而,接下來便不是高枕無憂。事實上,帝國初生,卻面臨著內有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