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系和皖系之間的火.藥味是越來越濃烈了,眼見他們之間的一戰已經是不可避免。
在最後的關頭,徐世昌還想盡力挽救危局。於六月七日、十四日、十八日三次發電,電召曹錕、張作霖、李純三位巨頭到北京來會商,尋求和解。
李純首先覆電,稱病婉辭。曹錕則藉口直軍吳師回防,須加布置,而無法分身。
十八日晚接奉天電報,張作霖已應召入關。
張作霖十九日抵京,成了北京城的一件大事,所有的要人都到車站迎接,其威風不減三年前他的親家張勳帶兵入京的盛況。
安福係為了討好這位關外王,由曾毓雋負責在奉天會館大興土木,粉飾一新,以備作為這位貴賓的行館。
張作霖下車後,表示此次入京有三專案的:
(一)為助靳雲鵬重任閣揆;
(二)為徵詢和局現況若何?
(三)為將來裁兵與廢督問題。
這當然是作給別人看的表面文章。
他先謁徐世昌,次訪靳雲鵬,然後去見段祺瑞。
都知道段祺瑞等級觀念極強,一向看不起張作霖這個土匪出身的人。但是,這一次放下身段,對這位草頭王十分客氣。張對段則十分恭順,兩個人談得不錯。
張作霖並未在奉天會館下榻,而徑赴北京的奉軍司令部休息,並以司令部為行館。
段祺瑞與張作霖會晤後,徐樹錚和安福系的主要人物在曾毓雋私邸舉行會議,研究當前局勢。
大家一致認為張作霖肯到北京來,至少表示奉軍不會附從直系,因此直系應該會有所顧忌而不會任性妄為。如果能促成張作霖守中立,就不怕和直系一戰。為了爭取張作霖,決定以副總統一席來交換張作霖在直皖衝突中中立。
會上,有人提醒,從張不接受曾毓雋的邀請,到奉天會館下榻,可以看出他對安福系很冷淡。目前的關鍵是搞清楚張作霖的真實想法。
小徐自告奮勇,親自去見張。
二十日徐樹錚去見張,張竟不客氣的以閉門羹相待。
如果安福系知道,張作霖向徐世昌提出解決危局的先決條件,是靳雲鵬復職和撤換安福系三總長,他們可能就不會這樣的自作多情了。
靳雲鵬在直皖局勢日趨緊張時便上辭呈。第一次徐世昌批給假十天,第二次又批給假十天,第三次增加十天,准假二十天,二十天滿後又延長十天。靳本人去意已決,不待假滿即第四次上辭呈,徐世昌還是一拖再拖。
很明顯,徐這樣的挽留靳,也是緩和時局的舉措。
徐世昌知道,另一個重要人物不參與,是不會有成果的,他因此而對張作霖說:“仲珊(曹錕號)來了總好談,請兄赴保定去勸勸他。”
張作霖欣然答允。
六月二十二日,張作霖偕同李純的代表江蘇督署參謀長何恩溥、陳光遠的代表江西督署參謀長李竟成和北方各督代表多人前赴保定,於是。時局的重心由北京移到保定。
二十二日保定舉行會議,吳佩孚發言最為強硬。
經過反覆討論,提出瞭解決局勢的六項條件:
(一)解散安福系;
(二)撤換安福系的三總長;
(三)靳雲鵬回任國務總理;
(四)撤換北方議和總代表王揖唐;
(五)撤銷邊防軍,改編後歸陸軍部直接管轄;
(六)徐樹錚免職。
曹錕和張作霖都覺得條件似乎過於苛刻,因此把第六項徐樹錚免職取消,六款改為五款,請張作霖帶至北京,與當局磋商。
張作霖二十三日由保定返抵北京,段祺瑞當晚在團河的行館設晚宴款待。
段向張表示:自己並沒有政治野心,並不想當副總統,且願意支援一位可以合作的北京以外的人士擔任副總統,這等於暗示可以支援張作霖當副總統。
張作霖則表示,他自己一向服從“督辦”的態度。
這頓晚餐,開始時的氣氛很和諧。當談話進入張作霖保定之行,張便把保定會議的五項條件提了出來後,氣氛便有些變了。
段祺瑞表示撤銷邊防軍有困難。對於撤換安福系三總長,是可以商量的,不過要求保證不要追查交通部和財政部的賬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