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終究要靠基層人員去做。
想改變風氣,改變大環境,尤其改變一個群體的意識,何其難。
隨後,開始走過場的般的選舉商會理事和領導班子。
眾所周知,管委會工作做在前面,不會有意外發生,管委會一位主管招商的副主任兼任商會會長,趙幹事成為商會常務理事,像呂冬等三家發起企業和負責人,自然而然的當選為理事單位和副會長。
作為實際發起人,呂冬作為企業代表人致辭。
趙幹事太忙,沒空幫著寫,呂冬寫作水平有限,只能找宋娜幫忙。
宋娜的文化課成績在體育生中屬於出類拔萃的,寫出來的致辭堪稱四平八穩。
前前後後經歷這麼多事,光公開上臺領取榮譽證書都有兩次,呂冬是一點都不怯場。
“……我代表呂氏餐飲有限公司,為大學城商會的成立,表示熱烈的祝賀!”
呂冬生意鏗鏘有力,就是一口帶著青照味的普通話不太給力。
至於發言內容,主要是商業互吹。
“我們相信,大學城商會成立,一定能夠促進大學城和青照的經濟建設和市場繁榮!如今,市場飛速發展,目標催人奮進,相信商會一定能發揮核心作用,促進全行業營銷協作,互利共贏,攜手並進,再鑄輝煌!”
呂冬臉不紅,心不跳,照著稿子讀出一大通套話。
全體與會者集體鼓掌。
呂冬回到座位上,趁著沒人講話的空,旁邊趙幹事低聲說道:“寫稿子的水平見漲,相當不錯。”
什麼樣的場合,需要什麼樣的發言,呂冬又不中二,自然懂得這最簡單的道理。
“找人寫的。”呂冬沒啥好隱瞞的:“我哪有這水平。”
成立大會的最後,現場進行揭牌,楊烈文、呂冬加另外兩家發起企業的負責人,四個人一起揭開紅布。
加入商會的很多公司或者經營者,基本都在大學城打拼,或者有重要產業在大學城,大都認識呂冬是誰,對他致辭發言揭牌倒也不意外。
會議最後一項,會場進行調整,三十多名會員單位和商業人員一起合影。
作為副會長,呂冬自然要站在第一排,這也是地位的體現。
第一排最中央,自然是來自政府單位的楊烈文和另一位副主任,三位副會長緊挨著他們,組成核心佇列。
所有人裡面,呂冬即便裝扮再成熟,在其他人眼裡都是年齡最小的那個。
但沒人會輕視,更沒人主動找麻煩。
能進入這個場合,無一不是做出些成績的人,這些人不說別的,察言觀色的基本眼光都有,呂冬這樣一個年輕人能站在這裡,要麼有錢,要麼有關係,要麼兩項都有。
就算心中有羨慕,有嫉妒,有不滿,也都會忍著。
呂冬讓公司成為商會理事單位,個人成為副會長,一是進一步提升社會地位,二是多少能借助這個平臺。
公司想要進一步發展,想要儘可能多的避免商業競爭以外的不必要麻煩,社會地位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