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透過畫外音介紹。
“呂氏餐飲有限公司是商會發起單位之一,公司創辦人兼總經理呂冬同志年僅二十歲,卻擔起回饋社會,民營企業助力經濟發展和促進就業的重任!”
看著呂冬出現在電視畫面上,宋娜一陣驕傲,為呂冬驕傲。
“呂冬同志在短短兩年的創業中,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他先後獲得抗洪救災先進個人、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泉南十大團員、警民治安聯防模範個人等榮譽……”
趙娟娟坐在沙發上,說道:“宋娜,你眼光真好,那麼多人裡,就把呂冬給挑出來了。”
宋娜不好接話,只是笑。
同時想起個事來,呂冬有次吹噓他眼光好,娟姐說的沒錯,實際上我眼光才好!
錢銳也在笑:“我當初一眼就看出呂冬不一般,天天跑他那去吃飯。”
趙娟娟給他一對白眼:“你還好意思說。”
演播室裡面,主持人夏丹念著手裡的稿件,儘管之前就熟悉過,不是第一次看,還是忍不住吃驚。
稿件上的資料,遠比專門選定旁白的齊全,來自大學城管委會和縣團委的資料,也不可能搞錯。
除了那些個人榮譽,這個叫呂冬的還是縣證攜委員!
另外,公司目前有八家餐飲店鋪,預計1999年營業收入上千萬!
最重要的一點,這人才二十歲。
確切點來說,要到明年二月份才二十歲。
夏丹想不明白,現在的年輕人都這麼厲害了?
作為縣電視臺的招牌,她對縣裡情況比較熟悉,這絕對不是縣幾套班子的領導們家裡的。
寧秀鎮呂家村,沒聽說這個村裡出過了不起的大人物。
這要是自個創業成功,那可真是太了不起了。
會議一項一項進行,免不了領導講話,楊烈文上任一年,大學城的變化和發展,以及做出的成績,全都能叫人看在眼裡。
這一刻,隨著商會成立,楊烈文當得起意氣風發四個字。
楊烈文所說的,也是希望商會能實現的,能夠真正達到的。
這也是楊烈文大力支援商會成立的原因。
“商會的建立,將不斷推進會員單位之間的交流合作和資源共享,為企業在政策、資金、手續辦理等方面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服務,讓商會成為企業實至名歸的家,為企業家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歸屬感和榮譽感!”
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商會首批會員單位有三十七家,大傢伙都真心希望上面能說到做到,而不是演變成空話套話。
哪怕能做到楊烈文所說的百分之三十,大學城的營商環境就會得到明顯改良。
呂冬比一般人更瞭解楊烈文,這位是真心想要做事,但也不是理想主義者,對各部門的調整改動,一受到較大牴觸,就改用更為溫和方式。
太東的整體大環境,別說楊烈文一個小小的管委會主任,就算再高几個級別,也不是說變就能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