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醋頭喬逅及兩個得意弟子黃開封、董紫衣,沒有跟隨嶽衡去做拓海大計,而是守著他的會喜醋坊,繼續經營。
蒙山五俠及黃明九牛結義之後,其二弟子董紫衣護定嶽衡的商隊,大戰滏口陘,攻破滏口關,揭穿滏口關主將黃中樞暗中勾結金人,被陸登審清查明,奏報了朝廷。
宋徽宗封董紫衣為從七品的武翼郎,賜其“醋海神狐”金牌一面,許其帶旨行商,販賣陳醋往來關津免除課稅。
這塊金牌隨身,對於會喜醋坊的生意,那可是幫了大忙了。
嶽衡等眾俠遠涉重洋之後,董紫衣沿著嶽衡的路線,往來山東山西各地,將師父的陳醋賣向宋金夏三國各地。
由於董紫衣的販賣,會喜醋坊的名氣響震四方,以至於清源縣東關之外所有醋坊的醋,都被稱之為會喜醋。
隨著年代久遠,會喜醋又被省稱為喜醋,天下皆以為晉醋就是喜醋。
這樣一來,喬會喜的醋作坊早已不能滿足董紫衣的販賣量,索性聯合三妹蒜王白麗舒、五妹辣豆腐孫鐵花,每年收購三至五家醋作坊。
十年之間的收購,做成了連片五十四家醋作坊,都屬於喬白孫三大富商,總號名稱仍舊是會喜醋坊。
經過十五年發展,大弟子清源虎黃開封接掌會喜醋坊,他則索性按照民間說法,將醋坊名號改為喜醋二字。
喬會喜則親自跟隨董紫衣,往來各地販賣喜醋。不消他說話,董紫衣報出他的名號清源醋頭喬會喜,喜醋創始人,各地批發商無不是盛情款待。
孫鐵花將其常富酒肆交給她丈夫張常富,自己帶領大弟子丹鳳茶頭沈頭鳳、二弟子塗水妖張閏厚,也加入喜醋販賣大軍。
白麗舒則與他們搭夥,將她的醋蒜隨著喜醋賣往各地。
因曲沃為周朝的晉國之都,舊稱絳縣、絳邑縣,也是唐宋之際的絳州,所以,白麗舒的醋蒜,被稱之為絳蒜,不明究竟的以為是醬蒜,買賣行家指名道姓要的絳蒜,卻是白麗舒的醋蒜。
百姓則稱呼白麗舒的醋蒜為白蒜。故而,江湖上的絳蒜、白蒜是一回事。
在金國則稱呼喜醋為晉醋,白麗舒的醋蒜為晉蒜。凡是酒肆、飯肆,都以晉醋為醋中極品,以晉蒜為醋蒜正宗。
時間到了金國正隆六年,金世宗大定元年(1161年)。
這年十月,金國主完顏亮大起四路攻宋。一路自海道進攻臨安;一路自蔡州進攻荊州;一路由鳳翔進攻大散關,待命入川。他親自率領三十二總管,進軍壽春。
金軍眾六十萬,號百萬,氈帳相望,鉦鼓之聲不絕,遠近大震。
西路金軍在陝西遭到宋將吳璘的迎頭痛擊,宋軍收復秦、隴、虢等州。
卻說西路金軍的主將徒單合喜,是靖風大帥、孟國公徒單梅瑞的堂弟。
徒單合喜原任元帥左都監、陝西統軍使,同時兼河中尹。
此次完顏亮滅宋大戰,將陝西路統軍司升格為西蜀道兵馬都統府,升任徒單合喜為西蜀道兵馬都統,以本部人馬攻擊大散關。
那麼,徒單合喜的兵馬到底有多少呢?
這個問題,實際上如果問宋朝大將,徒單合喜的兵馬是無數的。如果問金國大將,則少得可憐。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宋金雙方的兵制大為迥異,咱們分別說明他們的不同。
金國的兵制基礎是猛安謀克兵制,來源於最初的狩獵組織,後來逐漸演變為社會和軍事組織,再後來,猛安、謀克也演變為金國官吏的名稱。
金朝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在稱帝前一年,規定三百戶為一謀克,相當於百夫長。十謀克為一猛安,相當於千夫長。
對於歸附的各部落,一律以猛安、謀克之名稱其首領,使所統軍隊有統一的組織,便於指揮。猛安、謀克絕大多數都是世襲。
金國的猛安謀克兵制,與遼朝又有不同,他們實行壯者皆兵的制度。因此,猛安、謀克也是地方行政組織,人民被稱為猛安戶、謀克戶。
這種制度在金朝初期對遼宋的戰爭中,由於其組織嚴密,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到了中期,這種建國之初的優勢制度,卻演變為謀權篡位的基石。隨著封建化程度的加深,這一制度逐漸瓦解,到金後期則名存實亡。
說金國的徒單合喜到底有多少兵?在金國來說,宰相也說不清楚。
因為徒單合喜統治的地盤,相當於五代時期輪番稱帝的河東路,也就是後代的山西省,這裡從唐高祖李淵父子龍興之後,一直人口眾多,經濟發達,士族豪俠遍地。
金國以三百戶為一謀克,壯者皆兵,這一謀克的壯者,少則三百兵。而善於治理、體恤民情的,他的一謀克,多則可達一千兵。
十謀克為一猛安的話,兵員比例拉得更大,一猛安,少的只有三千兵,多的可以達到一萬兵。如果善於訓練女兵,直接加倍。
因而,一謀克到底會有多少兵?一猛安又會有多少兵?徒單合喜這位封疆大吏能動員多少兵?豈但宋人難以預料,就是徒單合喜自己也搞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