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逍於建安十五年(210年)生下阮籍,當時才二十五歲。
兩年後,四十八歲的阮瑀因瘟疫而病故。陳留尉氏這個家瘟疫橫行,已經不敢待下去。孃家是陽平郡衛縣,離尉氏縣這麼近,也不保險。
樂逍決定西行,到黃河北岸的河內郡山陽縣,那裡有堂兄樂達,可以在那邊建房,重新起家。於是,收拾好家裡值錢的東西,帶著兩名侍女一名伴童,孫子阮咸,套上兩輛馬車,將尉氏縣的大門一鎖,直奔山陽。
到了山陽,找到堂兄家,令其大驚失色。堂兄已經去世一年多了,嫂子李萁帶著一子兩女。所幸家中還有一點積蓄,暫時還不至於揭不開鍋,但也需要設謀做點什麼,日子才能久長。
樂達及李萁夫婦之所以住在山陽縣,是因為樂達追隨樂進,征戰四方,被封到了河內郡山陽縣。不管怎麼說,其子樂績十八歲了,再有兩年也可以投軍,搏殺功名。兩個女兒一個十四歲,一個八歲。
樂逍簡單瞭解了情況,與嫂子痛哭了一回,擦乾眼淚,開始物色房子。樂逍這一路顛簸,早已想好要幹什麼?她相中了豆腐坊。幹這個必須選擇一處出水方便的地方,選擇前店後居的臨街房子。
選了半月多,確定下來,定安裡的一處四合院子。這裡距離北城門不遠,向護城河中排水很順。付過房款,簡單修繕,請來豆腐師父,指點著建起了豆腐坊。
豆腐師父山景,看她們孤兒寡母不容易,答應全部教會他們,分文不取。樂逍感動得不知所以,看山景二十七八歲,高拔強健,樂逍禁不住問:“敢問山兄,看你雄壯威武,可使得刀槍劍戟?”
山景笑道:“那都是小菜,關鍵我已經不能再幹軍陣,哥哥死了,我要將侄子們養大一些再說。”
這麼一說,也是個義薄雲天的豪傑,樂逍當即就想好了,就讓阮籍、阮咸叔侄拜山景為武學師父。先讓阮咸跟他學著,阮籍再長几歲,也跟他。
於是,買些好酒好肉,將心中打算說出,並願意與他結義為兄妹。山景爽快答應,二人義結金蘭。山景二十八歲,是大哥。樂逍二十五歲,是小妹。
豆腐坊很快開張,經過山景手把手教會樂逍,半年時間,全盤掌握。樂逍叫來樂績幫忙,又找了兩個十四五歲的學徒。
泡豆腐、磨豆漿、過豆渣、燒豆漿、點豆腐、壓豆腐、賣豆腐,七個環節。自己把握點豆腐這關鍵一環,將臨街打通兩間作鋪面,既賣豆漿、豆腐腦,又賣豆腐。
由於樂逍一向規矩,哪兒都整得乾乾淨淨,利利索索,加之豆腐味道也很好,迅速開啟了銷路。經過三年運轉,正式掛上了招牌“樂逍豆法”。豆法,是山陽縣當地人對豆腐的稱呼。
一干就是三十七年,她已經六十二歲。這年臘月,家家備年貨,豆腐銷量很大。除了全體上陣磨豆腐,賣豆腐也是全體上陣。往山外那個集鎮運豆腐的時候,要翻過很長一個陡坡。
送豆腐的學徒經過這裡,往往會等齊幾個過路的,一起幫忙推,才能上去。樂逍當然也懂這個,關鍵是昨天晚上下了一場大雪,幾個人到半坡,稍歇的時候,豆腐車滑了下來。
樂逍去抓豆腐車,連人帶車翻到了山溝裡。幫忙推車的路人,趕忙到山溝裡將她救起,送回家裡。
四十歲的阮籍,看到母親被摔成這樣,心疼得嚎啕大哭。
阮籍看母親年老,實在不忍心她這麼幹下去,他必須另謀出路,讓娘享受一點福分。他忍下了過去對司馬集團的蔑視,跟隨司馬懿充任從事郎中。
這樣,阮籍徹底不讓娘幹豆腐坊了。樂逍看兒子終於能扛起這個家,才將豆腐坊連同鋪面,轉給了徒弟。
隨著時間的推移,樂逍發現,義兄山景乃宛句縣令山曜之弟。山曜在他兒子山濤七歲時病故,山景辭軍回家,照顧自己和嫂嫂兩家,幫助嫂嫂將侄子撫養成人。
山濤比阮籍大五歲。後來,孩子們都長大了,形成了以嵇康、阮籍為首的竹林七賢,名垂後世。
阮籍,字嗣宗,因家中需要收入,這是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原本對司馬家不耐煩,但還是一直在司馬師、司馬昭帳下擔任文官、武官。
正元元年(254年),阮籍因功被封為關內侯、徙散騎常侍。時年四十四歲,開始做官才僅僅四年,足見其才幹之高,不是常人可及。
甘露元年(256年),為了避免司馬氏的猜忌,阮籍請求作步兵校尉,得到了准許。阮籍擔任此職時間最長,所以後世通常稱之為“阮步兵”。
甘露四年,樂逍病故,享年七十五歲。阮籍為母親服喪期間,在晉文王(司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
司隸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對文王說:“您以孝治國,而阮籍卻在母喪期間出席您的宴會,喝酒吃肉,應該把他流放遠地,以正風化。”
文王說:“嗣宗如此悲傷消沉,你不能分擔他的憂愁,為什麼還這樣說呢?況且服喪時有病,可以喝酒吃肉,這也是符合喪禮的呀!”
阮籍依舊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他為什麼會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