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滋娘小心陪著吳公鼎,笑容可掬,不敢接話。
張涯過來,拉著吳公鼎笑道:“我就不信,跟李夫人結拜,還要不回你的一千貫麼?就怕欠你的少了,一萬貫更好。滑州胡稀寶,不就是萬貫助軍,被封為安陽縣公嗎?”
吳公鼎聽他這麼說,也還算是個道理,將掌中六十二斤虯龍棒隨意一順,也笑起來:“就怕術正不好好幹,亂來一氣,弄得雞飛蛋打。”
李滋娘趕忙討好:“他敢亂來,老孃的沉香拐砸死他。”
吳公鼎笑道:“姐姐可不敢啊,術正有個好歹,我們去哪裡要賬,我和張涯先拿你是問。”
幾位哈哈大笑,一個個滿面春風往客堂而來。
韓侍郎一聽王術正的說法,深表支援。驚歎道:“掌國政者,就該左手用兵,右手營商。沒銀子,就沒軍隊。但農業、工業還是根本,否則,商業就成了無本之木,軍隊也就成了砂礫建房。”
既然侍郎也這樣說,王術正叫行軍司馬謝共給他們寫庚帖,擺香案。供品就將盛宴的好肉上一些,寫了朝歌三販神牌位,燃起檀香,準備結拜。
鎮州八駿依次是:
吳公鼎,以字行,名舉,衛州汲縣人。五十九歲。代宗廣德元年(763年)癸卯生,屬兔。從六品上飛騎尉勳官。大號昆布耆老。為長兄。
安滹,字漕通,鎮州真定人。五十八歲。廣德二年(764年)甲辰五月生,屬龍。從五品上游騎將軍,現職土門關令。為二哥。
李滋娘,乳名秀兜,鎮州真定人。五十八歲。廣德二年九月生,屬龍。剛剛被長慶天子冊封為伊吾郡夫人。為三哥。
尤貫,字通寶,潮州潮陽人。五十八歲。現居離石縣北川鄉。永泰元年(765年)乙巳正月生,屬蛇。也過了生日,長了一歲。正六品上驍騎尉勳官。大號馭馬神將。為四哥。
張涯,字平危,相州湯陰人。五十七歲。永泰元年乙巳五月生,屬蛇。大號花蜜神販。為五弟。
文烈,字走霹,階州將利人。四十八歲。大曆九年甲寅生,屬虎。曾任禮山關令、蔡州西平鎮將,吳元濟敗,經商。大號五雷神將。為六弟。
漆雕又,字平復,戎州僰道人。四十六歲。大曆十一年丙辰生,屬龍。德宗貞元二十年甲申科進士出身,曾任安州應山、蔡州汝南縣令。吳元濟敗,誤了前程。為七弟。
冉袞,字雲華,趙州人。四十三歲。大曆十四年己未生,屬羊。從八品上禦侮校尉,任後牙衛士的旅帥。大號茶販劍王、成德劍王。為八弟。
其中,吳公鼎的勳官需要交代。八年前,他在朝歌鷹犬城活捉孔嶽之後,與兒子吳師通在義成軍幹了四年,因戰功,一起升至振威校尉。
期間,在薛平撮合下,吳師通與巾幗不韋機巧成婚。不久機巧懷上孩子,吳公鼎、吳師通父子申請辭去軍職。當時薛平奏請天子,叫他們父子及機巧都獲封從六品上的飛騎尉勳官。
機巧為啥跟吳師通成了一對?
機巧當先鋒官破滅孟治人的時候,第一次見吳師通,就蹬他一跟頭。從那兒開始,吳師通家的兩個孩子跟機巧關係特好。後來,機巧嫁給他,兩個孩子與她就像親母子一樣,沒有什麼隔閡。
七位兄弟安滹、李滋娘、尤貫、張涯、文烈、漆雕又、冉袞,依次向大哥吳舉磕頭。
下面的六個小弟也依次給二哥安滹磕頭。再下面五個小弟給三哥李滋娘磕頭。把李滋娘樂得,今後也要做販將,就販賣女紅,跟大家逍遙江湖。
四哥尤貫見李滋娘這麼說,也對做販將大感興趣,發願回頭販賣離石縣特產紅芸豆、案糕、豆錢錢和老家潮陽縣特產烏酥楊梅、姜薯、鱟餜。
以此類推,一一叩拜。最後老么冉袞給七個哥哥一一磕頭。
冉袞磕頭最多,站起來吼道:“快把我頭磕爛了,給紅包。”
韓侍郎、王術正及眾將官無不哈哈大笑。當哥哥的一一給了弟弟們紅包。還不錯,這會冉袞笑了,數他的紅包多。
大哥吳舉吼道:“壞了,我出紅包最多。本來是要賬的,又賠進去這麼多紅包。”
韓侍郎說道:“全體叫你大哥,你還發號施令多呢。”
大家紛紛叫好,滿客堂又是一陣大笑。
鎮州八駿中,子媳、徒弟有在場的,依次給伯父、叔父磕頭。
大哥之子吳師通不在跟前,回頭逢年過節走動時補拜。
安滹長子安蔭守在土門關,次子安董、侄子李獲、安節、侄女安芝,對大伯吳舉磕頭。對叔父李滋娘、尤貫、張涯、文烈、漆雕又、冉袞分別磕頭。
老三李滋娘之子王端,要說也不例外,但畢竟官居三品大員。只是微微屈膝,對伯父、叔父們連連作揖,改一改稱呼,免掉他磕頭。
老四尤貫之子尤統、兒媳安芝,分別對大伯吳舉、二伯安滹、三伯李滋娘一一磕頭。對下面四個叔父張涯、文烈、漆雕又、冉袞也一一磕頭。
老五張涯的兒子、徒弟都不在跟前,過年時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