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昭十五年,五月十六,大雨滂沱,雲顥黑沉。
龐大的神京城,如同蟄伏的巨獸,巍然而森嚴,瀰漫著令人窒息的氣息。
科舉舞弊大案,經過兩天醱酵,終於轟傳全城,已呈沸揚之勢
九名今科貢士,二名落榜舉子,先後受到牽連而下獄,後續還會牽連多少學子,形勢會糜爛到何等程度,誰也無法預料
神京城中三百名今科貢士,原本喜氣洋洋,等待金榜題名。
頃刻間風雨激盪,他們的青雲榮耀之路,一下被按下暫停鍵。
三百貢士因等候殿試開榜,所以必須留在京城,別無他法,但他們內心的驚恐和戰慄,難於言表。
會試開考之前,因那藍皮冊子流傳市井,不禁造就官員拜謁之風,應考學子之間聯絡交往,也被最大限度加大。
九名貢士已牽連入獄,他們在三百貢士之中,又有多少相識交往之人,其中糾葛聯絡,更加錯綜複雜。
原本清貴非常的今科貢士,哪個能說自己完全置身事外,誰也無法確定,推事院稽事校尉是否會找上自己。
這些曾步入皇極殿計程車人驕子,如今皆坐立不安,如坐針氈,惶惶不可終日……
神京城中還有數量不菲的落榜舉子,但凡身為舉子,皆薄有資財,他們本打算寓居神京讀書,積蓄人脈,以備下次春闈捲土重來。
自從科舉舞弊訊息,席捲全城,街頭巷尾,議論紛紛,給這些落第舉子也造成巨大壓力。
他們按理該在舞弊大案中可置身事外,但這次牽連入獄之人,偏偏就有兩名落榜舉子。
會試入考之前,進入藍皮冊子的官員,都受到考生拜謁追捧,這些落榜舉子皆或多或少參與其中。
名入孫山之人,還要牽扯進舞弊大案,不僅是倒黴,還要成為他人笑柄。
所以,這日天還沒大亮,許多落榜舉子,冒著大雨泥濘,聚集神京四門,等到城門開啟,要早早逃離這是非之地。
落榜舉子大量離京的異象,推事院和三法司並不是毫無所知。
但是未曾事發,即便以推事院的囂張跋扈,也不敢阻攔上千落榜舉子離京,否則出師無名,必定引動大事。
時間過了辰時,就在神京四門開啟,無數落榜舉子魚貫出城,倉皇離京……
與此同時,大周宮城之中,號炮三響,更鼓轟鳴,奉天殿早朝開啟。
……
奉天大殿,龍椅之上,嘉昭帝臉色陰沉。
昨日日落時分,周君興已將舞弊案偵緝進展,寫成奏章呈報御前。
其中包括十一名貢士舉子的供狀,以及推事院主審、大理寺聽審記錄。
雖然嫌犯供述,各有不一,但舞弊取巧之舉,脈絡真實明晰,難以辯駁。
自都察院御史孫守正當庭彈劾舞弊之事,嘉昭帝不僅下旨推事院、大理寺偵緝案件。
同時,讓郭霖下令神京中車司檔口,調派精幹人員,暗中刺探舞弊案相關資訊。
今日辰時早朝之前,嘉昭帝御前收到中車司秘劄,其中記載:
周君興對舞弊之事,似早有知機,緝拿人犯異常迅捷。
其中根由,推測黃宏滄春闈前中毒遇害,推事院主理其事,由此懷疑春闈有陰私之弊,暗中著手稽查。
可能為佐證不足,一直隱而不發,及至十四日孫守正彈劾,落地舉子周嚴舉報,使推事院前因貫通,行迅雷不及掩耳之事。
推事院拿問涉嫌士人十餘人,雖行嚴刑逼供,但言辭證據確鑿,皆有旁證為佐。
除了首犯吳梁的審訊,由推事院單獨審理,其餘十名嫌犯審訊,大理寺正楊宏斌皆聽審,且並無異議……
……
這份中車司秘劄,讓嘉昭帝從另外角度,對此次科舉舞弊案,有了更明晰的認識。
他會用周君興為推事院院使,本就以其為帝王利刃,不是取其清明中正,而是用其嚴酷狠辣。
嘉昭帝深知周君興處事凌厲果斷,可稱之幹吏,卻不是君子。
事先知機,因無實證,隱忍不發,待得時機,攬功邀寵。
周君興會做這樣的事,並不讓嘉昭帝覺得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