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甘媛帶著關歌,往返於華唯和大江,同時聯絡滬上,將各項合作逐漸落地。
而周瑞則鑽進了大江的辦公室,和他們一起搞研究。
論無人機,周瑞指導大江,論軟體設計,大江傳授給周瑞。
起初算是各有各的拿手活,但很快王濤他們就發現,周瑞的學習速度堪稱恐怖。
周瑞之前就已經自己惡補了幾種主流語言,是有一定基礎的,在實際的應用中,成長速度比看書還要快。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觸類旁通”的影響,很多明明是0經驗的事情,理解起來卻出奇的順暢,舉一反三。
第一天的時候,周瑞需要大江耗費一個人力,去教授,指導。
大概像是全程陪老闆玩一樣。
第二天的時候,這個人只需要時不時回答一些問題就好了。
到了第三天,周瑞已經可以分擔一些工作了。
到了第四天.開始有人問他問題了
時不時的,這位老闆還能一邊開發,一邊把自己的無人機拆開來現改。
大江眾人高呼“恐怖如斯”。
會議室裡,這裡已經被騰出給周瑞用,周瑞對著電腦噼裡啪啦的打著程式碼,一旁還放著兩架半拆解的無人機。
飛控軟體涉及底層,和電腦、手機上的應用區別很大,他喜歡軟體和硬體結合推進。
白曉鶯遞過來一杯咖啡:“不出去轉轉麼?長時間曬不到陽光對身體不好。”
這幾天一直是白曉鶯在這裡陪著,雖然大部分時間只是坐著SEE,但時間長了,兩人偶爾也聊兩句,不像之前那樣疏遠。
周瑞抿了一口咖啡,說道:“還好吧,之前在福省搞F”
白曉鶯提醒道:“周總,我雖然是保密局的,但並非所有事情都有資格聽,有時候不知道就是最好的保密。”
周瑞挑了挑眉毛,失笑道:“有道理,是我的問題,以為你什麼都能知道呢。”
簡短的聊了兩句,周瑞繼續敲程式碼。
這幾天,他收穫很多,經驗提示蹭蹭蹭的往上冒,估計明天就能拿到第八、第九個【工程學】詞條,也就是【基礎軟體工程】和【基礎通訊工程】。
但在整個過程中,卻依舊感覺到一種侷限性。
時代的侷限性。
總結來說,就是智慧化程度不夠。
鑽研無人機已經很長時間了,知識儲備也足夠,他終究是希望,自己做出來的東西,是能夠超越十年後的。
以重生者的角度,無人機的大發方向,其實只有三個維度:效能、廉價、智慧。
成群結隊,如同蜂群一般。
無論軍用還是民用都一樣。
其中,效能就不用說了,這部分是綜合決定的,取決於周瑞的工程設計水平,當然也取決於硬體製造水平。
廉價,則考驗規模效應,必須要有大批次生產,模組化生產,才能攤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