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自然要勸。
“趙叔,你們就聽我孃的吧。我們兄弟好好種地,秋日多打糧食就行了。”
“是啊,你們平日開夥就很麻煩。前日不是還把高粱飯煮糊了,以後就不用吃糊飯了。”李老三實在憨厚,開口就把老爺子們說的紅了臉。
家裡也沒個女人,他們平日都是胡亂糊弄一口。
飯煮糊了,簡直是常事…
李老太一錘定音,“那就這麼辦了,村長在這裡,正好寫個文書。以後,幾位老兄弟的田地,歸我們家裡種。
然後夥食我們家包了,再添一年兩套衣衫鞋襪吧。都寫下來,以後有人說閑話,咱們也不怕。”
幾個老頭兒都是聽得激動,這簡直出乎他們想象的好。
吃飯穿衣,以後都不用愁了。
趙叔趕緊說道,“文書再多寫一句,以後家裡砍柴和種菜,都歸我們了。誰也別搶,這些活兒我們還能做。”
“好,就這麼定了。”
村長一拍桌子,興奮的臉色通紅,催著李老二趕緊寫文書。
李老二拿了紙筆,仔細寫的清楚。
然後他們兄弟三個,六個老爺子都按了手印兒。
最後,才是村長這個見證人。
一時間,皆大歡喜。
送了老爺子們和村長,李老太抱了孫女,半晌沒說話。
佳音掙紮站起,去揉奶奶皺著的眉頭。
李老太回神,笑著親親孫女,然後喊了兒子們說話。
“多添了二十畝地要種,咱們家的人手還是有些不夠用。這樣,老二你們去牛馬市看看,買頭騾子回來吧。
最好帶著板車,拉東西方便。以後,紅英上灶的家夥事多了,或者接送家仁,也都用得到。”
李老二幾個聽說,都是興奮起來。
家裡添牲口,可是大事兒。
騾子跑起來沒有馬快,但好伺候,體力也好。
無論是種地拉犁杖,還是拉車趕路都是好手。
比毛驢更是過日子的好幫手,就是這價格…
“娘,怕是要二十兩銀子,家裡會不會為難?”
李老太擺手,給兒子們吃了個定心丸。
“不怕,家裡還有六十多兩呢,足夠花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