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悲傷、恐懼,這三種看似負面的情緒對人究竟有作用嗎?
不同的人看到這個問題,他們恐怕會給出不同的、甚至五花八門的答案。
比如:常憤怒的人是莽夫,常悲傷的人是懦夫,常恐懼的人是怯夫。
比如:憤怒讓人失去理智,悲傷讓人不再進取,恐懼讓人失去勇氣。
比如:憤怒讓人獲得勇氣,悲傷使人放下壓力,恐懼讓人懂得示弱。
而蘇言,他對這些負面情緒當然也有自己的看法,雖然這些看法,別人可能早就提過無數次,他或許聽過,或許沒聽過,但終究還是形成了對這三個詞的認知。
“冰兒,我先問你個問題,我們人族能從獸族林立的大陸上存活至今,甚至成了大陸霸主,你覺得這是因為什麼呢?”
黃曉冰想了想,答到:“因為人族比獸族懂得思考,上古時的人族知道自己暫時不是獸族的對手,但他們沒有就此臣服,反而一直在想辦法儲存自身、不斷躲避兇獸海獸的侵襲,同時不斷觀察獸族,模仿它們的動作創造功法,使人族變得更加強大。
“正因為上古人族的種種努力,我們人族才得以留存至今,並且成為這片大陸真正的統治者族群。
“不過阿言,你為什麼會問起這個問題?難道你認為,人族的這些行為,其實和那三種情緒有關係嗎?”
蘇言點了點頭,並沒有否認黃曉冰的這個說法。
他說道:“我確實是這麼想的。”
黃曉冰看著他,問道:“那麼阿言,你是怎麼將這些情緒和上古人族艱難求存的行為聯絡起來的呢?”
蘇言整理了一下思緒後,開口對黃曉冰說起來自己的想法。
“你看,上古人族明知道那時候的自己遠不是獸族的對手,但他們卻沒有沉淪,沒有心甘情願地被獸族作食量,這難道不是因為他們懂得憤怒、懂得不甘心,所以才想要用各種方法去反抗壓迫嗎?
“而在發現自己的不甘心,在發現自己不是獸族的對手後,人族隱忍不發,四處尋找藏身之所,不與獸族正面硬碰,這難道不是恐懼讓人懂得了敬畏與隱忍嗎?
“所以說,如果上古人族不懂得憤怒與恐懼,上古人族要麼因為甘於被獸族作食糧直到被吃得一個不剩,要麼因為不甘心佔據理智成為主導,從而以雞蛋碰石頭,最終主動向獸族送上自己的項上人頭。
“如果沒有這兩種看似負面的情緒,人族早就從上古消失了,自然也就不可能留存至今甚至成為大陸主宰了。”
黃曉冰默默咀嚼了一下蘇言的話,覺得這個分析十分有道理。
於是,她頗為認可地點了點頭。
不過讓她感到有些奇怪的是:“阿言,你怎麼就說了憤怒和恐懼啊?怎麼不一次把悲傷的作用一起說出來呢?是不是你其實也沒有想好悲傷對人族的作用?”
黃曉冰一連問了三個問題,不過蘇言卻沒有一個個問題去解答。
他淡定說道:“之所以不急著說悲傷對人族的作用,是因為我認為悲傷這種情緒應該放到後面單獨說。”
黃曉冰疑惑道:“為什麼呢?你快點給我說說。”
稍微沉默了一會兒後,蘇言不緊不慢地說起了他對悲傷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