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發現,每當你意識中升起了強烈憤怒、焦躁、恐慌等負面情緒的時候,就很容易陷入一種無法自控的失控狀態?”
“當你進入失控狀態之後,就會說出和做出各種不符合真實想法的糟糕言行,從而破壞你與別人的關係,或是徹底搞砸某些非常重要的事。”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存在著不同程度上被負面情緒與偏執念頭操縱的情況。”
“因為負面情緒的出現往往不受控制,它是受到外界刺激或者滿足部分條件之後自動產生的,你無法干涉它的執行;同理,很多負面念頭的出現也是一樣不受你控制。
“但是,當你對它們產生認同時,就會被它們徹底操縱。”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正常人類、精神病人和做出犯罪行為的犯罪者。”
“三者之間唯一的區別是,他們被各自情緒與念頭操縱程度的深淺。”
希尼婭有些吃驚:
“啊?原來是這樣的嗎?”
玄遠笑了笑:
“一個人最憤怒的時候,會不會浮現出氣到想殺人、想讓對方永遠消失、想讓對方倒黴透頂之類的糟糕念頭?”
“一個人被他人激怒到極限的時候,會不會產生一種試圖讓對方從物理上消失或是遭受損失的攻擊性衝動?”
“越是脾氣暴躁和心胸狹隘的人,越容易在腦海中不受控制產生這些極端念頭,。”
“精神病人就是受這些念頭和情緒的影響,並且已經深到無法自控的程度,而與罪人不同的是,精神病人心中殘存的善良就是約束他們不去傷害他人的最後一道防線。”
“也是為什麼,有些精神病人對他人的衝動性傷害,仔細溝通之後就會發現是精神病人陷入一種完全臆想出的被攻擊和被否認狀態,他是出於‘自保’而被迫做出‘反擊’。”
“犯罪者完全不同,他們缺乏憐憫和善良之心,缺少善作為心中的最後一道防線,會完全跟隨偏激念頭和情緒做出種種破壞性行動,從而傷害他人乃至於做出種種無下限的殘忍舉動。”
“其實,在我們每個人的念頭與情緒之中,都存在精神病與罪犯相同的失控反應,正常人與他們最大的區別,正是意識被病態念頭、情緒和畫面所控制的程度。”
“被控制程度越淺,甚至能夠脫離念頭與情緒認同的人類,外在表現出來就是情緒越穩定與越能抗壓,越容易從巨大打擊之中恢復平和,面對不同事情也越持有不被外界動搖的堅定原則性,更想得開和對生活保持一種樂觀的平和態度。”
“反之,就是一個被念頭和情緒自動化反應操縱的牽線木偶,永遠受限於自己出生的生活環境和成長環境,以及成長過程中的童年負面經歷。”
“這一類人成年後往往過得相當痛苦和不幸福,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都處理不好,也容易想不開,經常鑽牛角尖把自己逼入痛苦抑鬱的死角。”
“這些,都是因為他們覺知念頭與情緒時,被情緒和念頭的亂流徹底帶走,他們與自己腦海中的念頭和情緒產生認同,誤以為這些情緒和念頭是真實的自己,從而導致種種嚴重問題的產生。”
希尼婭有些感慨:
“視角就是覺知?”
“那麼,只要增強覺知能力,就可以增強自己不受腦海中情緒、念頭和畫面影響與控制能力。”
“在現實中學會保持冷靜與清醒,對嗎?”
“那麼,視角或者說覺知。”
“它與心之間,又存在什麼聯絡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