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牌!”
“哦。”
陳三郎又問:“寫著什麼?”
“寶塔。”
“啊!”
陳三郎頓時睜大了眼睛。
許念娘望著手中的銘牌,嘆息一聲:“這艘船,便叫寶塔號。”
陳三郎腦筋急速轉動,第一時間他想到了寶藏,因為藏寶圖上有言:找到了寶塔入口,便能得寶。他與許念娘本都以為,寶塔,是一座塔,又或者虛指,乃釋家浮屠,具備某些特殊象徵。
許念娘又道:“我們都想錯了,寶塔,根本指的便是這艘船。”
言下之意,是說寶藏本該存放在船上,然而隨著船沉入湖,一切都化為烏有。
“這艘船,或許還是末帝的座船,沉沒於附近,而此島,便因此得名。”
聽到這解釋,陳三郎總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覺。數百年來,有人和妖,糾結於寶塔島的名字來歷,到處尋找寶塔,哪想到根本不是那麼回事。至於船沉湖底,也許被妖物發現了,可搜尋之下,沒翻找到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自是不在意。洞庭浩大,沉船不知幾許。
最大的可能性是,在寶塔號遭受攻擊,沉淪入湖的短短時間內,船上的東西就基本難以儲存了。因為當其時,船上裝著的,最多的便是書本典籍。這些東西進了水,哪裡有幸存的道理?或者還有些皇室珍寶之類,要麼被水流衝散遺失,要麼被妖物給搜刮拿走了。
“不對!”
陳三郎忽道:“若真如此,前朝將臣何必還煞費苦心地留下這麼一幅藏寶圖來?”
事實證明,寶圖是真實的。問題是,明知道寶藏存不住,何必還留圖?這不是惡作劇嗎?
許念娘目光悠遠,留下寶圖的其中一位,正是他的祖輩,想了想,緩緩說道:“也許,一開始這便是個局。”
“局?”
陳三郎愣了愣神。
“不錯,一方面,大虞寶庫的流言可蠱惑人心,困擾當局;另一方面,更可能是給子孫後人們一個念想,一個希冀,不忘復國之志。卻不知道,若夏侯尚在,知悉真相後會作何感想?”
說到夏侯尊,許念娘依舊有所感慨。
陳三郎聞言,細一咀嚼,覺得大有道理。王朝覆滅,要想死灰復燃,不知得煎熬多少歲月和積累,還要後人們前仆後繼地活動奮鬥,甚至拼命犧牲,才有一絲可能。只是人總善忘,數典忘祖之事屢見不鮮,那麼總得想個法子激勵後輩才行。藏寶圖不失為一個好主意,代代傳承,後人們拿著寶圖,想著有那麼一份豐富寶藏在那兒等著自己去發掘,還說裡面蘊含著驚天秘密,誰得到了,誰就能得到天下氣運……諸如此類,實在能煽動人的野心。
不過事到臨頭,前來尋寶的另有其人,就不是先輩們所能預想得到的。
陳三郎心中失望,但轉念一想,此事有了結果,該奔赴龍宮去見小龍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