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萬里洞庭湖,由於季節的緣故,無邊無際的蘆葦青色如海,看上去,與湖水的顏色接近,渾然一體。
湖邊一樓,千古而立。
一年四季,岳陽樓從來都不缺少遊客。今天下動盪,戰火蔓延,洞庭湖乃聖地,千百年來,從未曾遭受兵戈之禍。對於很多人而言,此地恰恰成為了最好的避難所。
於是,成千上萬的民眾攜家帶口,逶迤而至。紛紛在湖畔之處,而或小鎮外搭建臨時屋舍,住了下來。
一間間茅廬如同雨後春筍般建立起來,人滿為患,顯得擁擠而吵鬧。
不管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只要人多了,就會出問題。
這麼多人擠在一塊,為了住所的事、為了生活上的瑣事,摩擦矛盾,不可避免產生。
當吵架無法解決問題,矛盾升級,就會動手,用拳頭說話。
最初之際,民眾們還算剋制,畢竟心目中對於洞庭湖懷有敬畏之心。但當矛盾積壓得多了,久了,什麼心思都會忘卻。
躲到洞庭湖的人們成分複雜,有富人、有窮人、有各種各樣的職業者,還有盜賊流寇之類。
魚龍混雜,又沒有穩定的秩序維持,怎麼可能相處融洽?
再加上原地居民,他們固然生性淳樸,可突然間跑來這麼一大群陌生人,吵吵鬧鬧的,換誰都不爽快。
然後,最主要的食物問題爆發了。
民以食為天,當一個人餓到了一定程度,他就會變成惡魔。
數以千計的人,每天的飲食消耗極為驚人。水的來源倒便利,洞庭湖浩浩蕩蕩,水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關鍵是吃的。
俗話有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洞庭湖區域有山有水,這大群人把攜帶的乾糧食物吃光了,就只能打這山水的主意了。
於是乎,上山狩獵,下湖打魚。
然而做這些,得有一定的技巧以及工具才行,兩手空空,只能喝西北風。
本來洞庭湖的居民打魚,是有俗例講究的。首先得挑選日子,並非說每天都行;隨後還得祭拜,這才撒網落鉤。
現在倒好,蜂擁而至的外鄉人如同強盜般,不但隨便伐木砍樹,還肆意地到處狩獵殺生。短短一段時間,山清水秀的地方,被糟蹋得不成樣子。
“這是對龍君的大不敬呀!”
有上了年紀的原居民見狀,憤怒地叫道。
“如果觸怒龍君,怪罪下來,該如何是好?”
又有不少人跑到湖邊號啕痛哭,請龍君大人恕罪。
可是湖水盪漾,碧波淼淼,並無任何異狀。如此一來,原本還心懷忐忑的人們更加肆無忌憚,對於他們來說,首先得活著,然後才談信仰。
龍君,本就是個傳說罷了。
那麼多年,又有誰真得見過?
湖水有聲,樓閣無言。
不知道誰帶的頭,一些實在找不到地方的難民乾脆跑到岳陽樓裡去,直接住現成的,不知比那些簡陋的茅舍好多少。
有人住進去,安然無事,別人一看,頓時心裡不平衡,也要鬧著住進來。
岳陽樓雖然氣勢恢宏,但到底只是一座樓閣而已,能容納多少人?
人多起紛爭,鬧著鬧著,甚至兵刃相見,有鮮血濺於地板上、牆壁上,觸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