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來了個欽差,說有道聖旨要當面給我的?”
聽到這個訊息時,陳三郎都覺得突兀奇怪。
老皇帝駕崩,新帝登位,本來該是件震動天下的大事,但由於元文昌兵臨城下,把無數注意力都給帶過去了。許久之後,這訊息才傳到雍州來。一般而言,新帝登基,會有不少動作,比如說大赦天下、免租免稅什麼的,可當下兵荒馬亂,完全顧不上了,就換了個國號。
由於境況特殊,雍州基本與朝廷斷了聯絡,有人佔了地方,想要封官,就得自己上書去申請,然後才有聖旨下來。
以前蘇鎮宏佔據嶗山府,便趕快上書請旨,要封為嶗山知府,可惜當聖旨下到,他卻一命嗚呼了,嶗山府換了主人,那聖旨自然也因此作廢。當其時,陳三郎招待欽差吃了頓飯,就打發他回去了,計算時日,難不成是這欽差弄了新聖旨跑來了?
不對,因為那時候,還是老皇帝在位呢。根據朝野傳出來的風向,滿朝文武對於自己,可是沒有什麼好話的。有些人為了討好元文昌,甚至上書進諫,要派人來抓陳三郎進京問罪……
想起來,實在有些荒誕搞笑。
那麼,毫無疑問,這道聖旨定然是新帝頒發的。
這位新帝,當初陳三郎進京考試時,與之曾有交集。
當年的京城乃是漩渦是非地,暗流洶湧,鬥得厲害。其中無數博弈,陳三郎並不清楚,也不想知道。他就想著考完功名,然後離開。七王爺要把他收羅至麾下,一邊施以恩惠,一邊又冷眼觀看,要等四王爺把陳三郎逼迫得走投無路,然後選擇效忠投奔過來……
只是諸多險情,最後都讓陳三郎安然度過了,並接到密旨,外放回鄉,擔任涇縣縣令一職。
對此七王爺頗有些惋惜,不過也就此而已。一介狀元,既無背景,也無人脈,充其量就是個小角色。
事實上一直到陳三郎從涇縣出走,關於他的話題才又在朝野中出現。
陳三郎身在雍州,但對於天下動向頗有關心,派遣了不少探子出去搜刮訊息,不過由於路程遙遠,許多情報反饋回來時,早已過去好一陣子了。
現在聖旨到,也不知其間兜兜轉轉了多少時日,才能到州郡來,這還算好的,沒有半路折戟,估計這欽差還到了嶗山,然後再跑過來。
陳三郎吟沉片刻,忽道:“先生,你說這聖旨會寫著什麼?”
周分曹想了想:“封你為嶗山知府?”
因為入主州郡是最近的事,欽差出發時根本沒有發生。
陳三郎笑了笑:“我看未必,也許直接就封為雍州刺史呢。”
“啊,難道皇帝未卜先知……”
陳三郎笑吟吟:“封官而已,對於朝廷毫無損失。”
雍州本就失陷,以前各路義軍活躍之時,都是有一個封一個,反正基本等於空銜,官帽子一頂頂發下去,激勵義軍們與蠻軍鬥爭,間接幫了朝廷大忙,何樂而不為?
小官如此,大官也是同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