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戰敗之後,倭國一夜之間,便是轉變了性格。
連米國人,都沒有想到,只過了一夜,前幾天還是張牙舞爪的倭國人,會變得如此恭順服帖,簡直是比狗腿子還狗腿子。
簡直就像是換了一個人一般。
………………………………………………………………………
而此時此刻,在韓奕的心中,已然對於眼前這位漢朝太子,有了一定的認知。
只覺得這位太子殿下,頭腦是十分的簡單
而之後,劉榮微微一笑,道:“我漢家與貴主約為兄弟,且兩國有盟約約在長城以外,弓獵之國,單于治之,長城以內,冠帶之室,我漢家之所治,囊括天下間之眾多珍奇植物,固此,我漢家當然是更想了解和知道,單于治下的數萬裡草原和無垠國度,是否有著一些特殊的能夠耕種的植物,為我漢家之所無”。
劉榮的這番話,似乎是在誇讚漢家的地大物博,當然身為後世之人,劉榮當然是知道,漢家還是有眾多的東西沒有的。
也只有像清朝一樣自視天朝上國,認為天底下所有的東西,我大清應有盡有,什麼先進的科學儀器,全都是些奇技淫巧之物。
天下間,只有孔聖人的書,才是能夠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源所在。
清朝的皇帝,當然也不是一點都看不出來,外邊的東西有什麼用處的。
就比如康麻子,當年便隨著幾個外國人,學習過許多西方的數學以及天文知識的。
要說起古代數學,在西元前,乃是十六世紀之前,華夏的數學成就,皆是走在世界的最少列的。
數學的發展程度,可也說是從另一個當面,體現出一個文明的發達程度。
數學在人從其萌芽之日起,就表現出解決人類實際需要而提出的各種問題的功效。商業航海、曆法計算、橋樑、寺廟、宮殿建造、武器與工事的設計等,等數學往往能對所有的這些問題作出令人滿意的解決。
數學對人類物質文明影響最突出的是反映在它能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物質生活方式的產業革命的關係上人類歷史上先後共有三次重大產業革命,這三次產業革命主體技術都與數學的新理論、新方法的應用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然康麻子本人,學習了這些東西,但是,卻是禁止其他人開學習這些東西。
其本質,當然是因為其統治者的私心。
開玩笑,若是讓整個大清國的百姓皆是知道了什麼“民主,科學”,那麼還要皇帝做什麼?
只有不斷的向底層的百姓灌輸,我大清國地大物博,無所不有,不斷地愚民,才能維護他自身的統治
……………………………………………………………………
在聽聞劉榮之言後,韓奕是淡然言道:“漢家雖也算得上是地大物博,但吾主日月所照,江河所制之單于所治之地,更是廣闊也,怎會沒有漢家無有之物也”。
劉榮此前便接到了從匈奴之地,傳出來的訊息,匈奴人,此時儼然便已征服整個西域了。西域以天山為界分為南北兩個部分,而其國中百姓大都居住在塔里木盆地周圍。
漢家初年之時,便有“西域三十六國”:南緣有樓蘭、菇羌、且末、于闐、莎車等,習稱“南道諸國”;北緣有姑師、尉犁、焉耆、龜茲、溫宿、姑墨、疏勒,習稱“北道諸國”。此外,天山北麓有前、後蒲額和東西且彌等。它們面積不大,多數是沙漠綠洲,也有山谷或盆地。
然這些國家人口不多,一般兩三萬人,最大的龜茲是八萬人,小的只有一兩千人。其國中百姓皆是從事農業和畜牧業。除生產穀物以外,有的地方如且末又盛產葡萄等水果和最好的飼草苜蓿。畜牧業有驢、馬、駱駝。
此外,還有些玉石、銅、鐵等礦產,有的地方居民已懂得用銅鐵鑄造兵器。天山南北各國,雖然很小,但大都有城郭。各國國王以下設有官職和占人口比重很大的軍隊,然在歷史之上,
在歷史上,劉彘派張騫出使西域之前,匈奴貴族的勢力才剛剛伸展到西域,在焉耆等國設有幢僕都尉,向各國徵收繁重的賦稅,“賦稅諸國,取畜給焉”,對這些小國進行奴役和剝削。
如今也不知是因為什麼原因,匈奴人已然是提前便將自己的勢力範圍,擴張到了西域。
然這些西域小國之中,卻是有些物品,是漢家所需知物也,如盛產於大宛的汗血寶馬,劉榮早已是心儀已久了。
而對於劉榮而言,其中最為重要的,卻不是汗血寶馬,而其餵馬吃的草料——苜蓿草,苜蓿草就是現代人所說的四葉草。
然其卻是有些語無倫次的價值的。
紫花苜蓿又名紫苜,從古至今,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栽培牧草,被稱為“牧草之王”。起源於小亞細亞、外高加索中亞一帶,而華夏的苜蓿草種植歷史,是要追溯到元朔三年,由張騫再次出使西域時引入華夏,而其後,便是在漢家便地生長,為漢家畜牧業的發展,可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只不過,此時,其在匈奴人的眼中,或許就只是普通的一堆餵牛羊的牧草,而對於此時急需發展畜牧業的漢家而言,卻是至關重要之物。
又言道,一個人的垃圾,可能是另一個人的珍寶,劉榮此時此刻,最想要的當然就是能從這韓奕手中得到苜蓿草。
劉榮的這一番話,可是刺激到了韓奕,其之祖先,捨棄了漢人的身份,而逃至了匈奴之地。
混了這麼多年,終於混到了匈奴上層了,如今卻又是被漢朝人鄙夷之,這怎是韓奕能受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