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文帝前元二年伊始,漢家便徹底廢除了“誹謗妖言罪”,更是在詔書中言道:今法有誹謗妖言之罪,是使眾臣不敢盡情,而上無由聞過失也。將何以來遠方之賢良?其除之……………………
若不然,那只有十幾歲的一個小姑娘緹縈,哪裡來的這麼大的本事,向天子進言。
而天子劉啟,或許是知道,自己比起文帝而言,差距還是很大的,固此自繼位開始,便是奉行著一條準則,全盤接收自己的父親孝文皇帝,施行的所有國策。
所以說,文帝朝的所推行的所有政策,在景帝朝是適用之。
然螢惑之星墜落之事,整個天下之人,皆知之,若是天子未做出任何回應,必會有人傳言,此乃是天子失德而至上天預警。
有先孝文皇帝的召命在,天子劉啟當然也不能因有人言此事便治其之罪。
而此時頭疼的可不僅僅只有天子劉啟一人,還有剛剛做了太子不久的劉榮。
劉榮,坐在太子位置上屁股還未坐熱,上天便又來示警來了,上天是真的有點和自己過不去啊。
想到此處,劉榮還真是想給漢家之人,灌輸些現代科學知識,這真的只是尋常的一個隕石墜落,不過,這也只能停留在想象之中了。
若是真的說出來,下一刻,自己肯定會被廢了,另立他人為太子…………………………
然上次袁盎搞出的那一手,讓別人背鍋的做法,卻是讓別人學了去。
沒錯,向袁盎學習的人,便是袁盎一向的死對頭,御史大夫晁錯。
一大清早,晁錯便是入宮,求見天子劉啟。
此時整個朝堂都是巴望著看天子會做出什麼反應來,劉啟自然是煩得不行。
聽聞王仡之言,御史大夫晁錯,在殿外求見,便是覺得可以和晁錯商量一番。
接著天子劉啟是緊鎖眉頭道:“召他進來吧”。
“諾!”,一行禮,王仡便出殿而去。
不過須臾,晁錯便是進入了殿中,朝天子劉啟行拜禮,言道:“臣拜見陛下”。
“晁卿平身吧”。
“謝陛下”。
見到天子劉啟愁眉不展,晁錯是捫髯言道:“陛下可是為了昨夜螢惑之星之事而苦惱?”。
言畢,其便是又言道:“臣以為,有螢惑之星,非陛下之過也,乃是國有奸賊而致之”。
聽了晁錯這一番話,天子劉啟便是抬頭看晁錯看了好一陣。
“卿家所言,當不為過!”。
晁錯口中的奸賊,還能有和人,當然還是現在的那些個諸侯王啊。
雖說在吳楚叛亂之時,最是強大的諸侯國,吳國與楚國,連帶著膠西、淄川、濟南三國一同滅國。
但此時還是有眾多的諸侯王在呢,做事要做的斬草除根,不給敵人留有任何喘息的餘地,漢家的天子可都是如此做的。
連我大天朝太祖都曾說過,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身為老劉家的種,天子劉啟,怎會去不學祖父劉邦,而去學項羽呢。
然天子劉啟真正畏懼的,還是怕這種事做的操之過急了,會大大影響自己的名聲。
若是史書之上,留下個德薄無情的名聲,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當然,若是有合適的理由,那便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