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賈誼在!”,聞此言,賈誼當即便是起身行至殿中,行禮言道。
“賈卿之大才,早在先帝之時,朕便知之,且賈卿早已是劉榮之師,不若為太子之少傅,卿可願之?”。
賈誼是行禮言道:“陛下之命,臣自然遵從之,謝陛下聖恩!”。
如此一來,在場的朝臣,皆是一皺眉。
賈誼與石建相比,差距甚大矣,兩人雖皆是兩三石之官官吏,但一個是太守,而另一個乃是九卿中的郎中令。
且賈誼因平定吳楚叛亂,立下大功,已然封侯,更早已是劉榮之師,石建不僅未得封侯,即便是四朝老臣的石奮,也是沒有被封侯。
怎麼看來,也應該是賈誼為太子太傅,石建為太子少傅。
但如今卻是反轉了過來,資歷相比不夠的石建倒是做了太子太傅,賈誼是做了太子少傅。
老師能做自己的少傅,劉榮心中自然是願意了,心憂太子三卿之事,便也是怕不能令老師賈誼為三卿之一。
對於老爹的這種安排,劉榮想來,或許這也是老爹對自己的敲打吧。
果然,那句話說的是有些道理的,無情最是帝王家!
天子如此做,或許就是在提醒太子,只要自己一日在位,這天下便還是自己說的算!
也許以後這樣事,定會常有。
不過劉榮這一次,還真的是“冤枉”了天子劉啟,然太傅之事,早在庭議之前,自己的祖母便已是提前安排好了人選了。
如此,太子三卿,便被安排出去了兩個,只剩下了個太子詹事要認命之。
眾臣皆是明白,陛下既然今日已認命了太傅與少傅,定也會認命太子詹事。
且詹事之人選,定會在在場之人中,此刻所有人,都是在暗自盤算,這太子詹事最終會落在誰的身上。
“大行令何在?”。
劉啟此言一出,不僅僅是朝臣們有些驚異,連張釋之本人都是不知,陛下這是要做何,不過還是立即起身,行至殿中道:“臣張釋之在!”。
“張公與賈卿一般,在先帝之時,便已是名傳天下,且更是執法公正……不必權貴,已朕的意思,張公可為太子詹事,公可願之?”。
聽了天子劉啟這番話,張釋之心中是咯噔一下,特別是天子還特意強調那句,執法公正,不必權貴。
如此,張釋之是後悔的腸子都早悔青了,然即便此時張釋之是真的後悔了,若是時間再退回到那日,其也會再次進言文帝,太子越制,驅車而過司馬門。
然此時,即便張釋之猜不透陛下這到底是何意,也要應下天子之言。
天子問那句,卿可願之,可不是真的問你願不願意,而是告訴你,願與不願最終的結果都是要接受。
拒絕天子要求的人,通常,都不會有什麼好的結局………………
拱手言道:“臣蒙陛下不棄,願之”。
天子劉啟一點頭,便又說道:“朕曾記得,太子曾與朕言道,甚是敬仰張公之為人,今後,定要多多像張公求教”。
“諾!望張公不吝賜教”,劉榮忙到。
“臣不敢受殿下之禮”。
多向張釋之求教,難道是要我向其學怎麼得罪太子。
只聽皇帝老爹在身旁道:“既然如此,朕就以石建為太子太傅,當陽侯為太子少傅,張公為太子詹事,眾卿可有何言之之,若無,朕便讓中臺擬詔!”。
在場的人,哪個不是人精,天子的話,誰敢有何意見………………
“陛下聖明,臣等遵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