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的一番話,是令公孫弘,甚是感動,當即便是涕淚橫流跪地言道:“臣以微末之能,而得殿下之用,臣定死命而報殿下之恩”。
此時之公孫弘是徹徹底底的對劉榮心悅臣服。
…………………………………………………………………………
然這漢家第一次的科舉,到此便是完全落下來帷幕,此次參與科舉一人走近三千之眾,然卻只有十人得中,得選任為官。
劉榮更是想起了後世,科舉高中之後要遊街誇官之舉。
當即便命人,將這十人之名諱以及其所得之官,盡皆記錄在案寫在告示之上,張貼在長安城中各處。
如此,科舉便再次成了,令整個長安而為此震盪之事。
然考中科舉之人,當然是不用再到此處觀之,然這張貼科舉榜單之處,被長安城中之百姓圍的是水洩不通。
這些百姓,皆是想知道,到底是何人,能得天家之看中,從一介白衣而做了官吏。
長安西市之前,便是張貼了一張如此之榜單,然見此,西市之上的小販,以及路過之人,皆是圍上去觀看之。
然西市之人多是長安城中最底層的人,看了半天卻是無甚人識字,皆是不知這告示之上說的是何事。
還是在擁擠的人群之中,一人擠到了最前側,大吼一聲道:“爾等休要再吵鬧,讓我來讀這告示上之言!!”。
聞此言,原本還是十分吵鬧之人群,卻是相對安靜了下來。
只見這人看著告示,是言道:“此乃是前些時日那科舉,考過之人之名錄,榜首之人乃是東郡人士,顏異,得官秩比六百石,其二,蜀郡司馬相如,得官五百石…………”。
如此,不多時,這人便將這告示上之言,盡皆宣讀了出來。
聞此言之人群之中,又是炸開了鍋,顏異所住之酒舍之掌櫃賀相赫然便在此列,然其自然是識字之,卻是路過晚了,見到眾人距聚集在此圍觀什麼,便也湊前而觀之。
當聽到東郡顏異之名後,其是喜不自勝,“少主得中了,少主得中了!!”。
接著便是興奮的歸家而去。
其如此,卻還是有更為驚訝之人,當聽到有人言道其中有之人乃是河東郡之義縱,其中數人皆是驚的目瞪口呆。
其中一不過十歲之孩童便問道其身旁之父,道:“父親,什麼是科舉得中?”。
一轉頭,這孩童身旁之男子,撫摸了一下這孩童的頭,便是呵呵笑道:“考過了這科舉便可做官了”。
然這男子是個連大字也不識得幾個的人,怎麼會清楚,這科舉到底該如何考取,不過其卻是知道一點,似乎只要考過這科舉,便能做官了。
聞此言,這孩童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接著便又問道:“適才所說的義縱,是不是就是住咱們家一側的那個義縱”。
這男子是一點頭嘆息道:“應便是他!”。
言畢是心中暗道:“如此窮困潦倒之人,想不到也能做官………………”。
“父親,等我長大了,也要考科舉!”,這孩兒是十分認真的說道。
“哈哈,我兒到時定能考中!”,言畢,這男子便與這孩童一同歸家而去。
…………………………………………………………………………
然長安城中嗅覺最是靈敏的,便是那些個鉅富的商賈了。
在地方做豪強,或許還能呈呈威風,然在長安城中,即便是家財再豐厚之商賈,還是要加起尾巴來做人,那些個列候公卿,從來都未用正眼看過這些商人,便更別提朝廷了。
也只有在平定吳楚五國之亂之時,例外了一次,其原因便是,如此龐大的軍費開支,朝廷一時難以負擔,搞得天子劉啟十分狼狽不得已要向民間之商賈借錢。
在這些商人的眼中,家國天下如何,皆與其無關,不論在何時,只有利益才是其所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