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年中也只能靠這一次令上計吏到長安奏報,才能在天子面前露露臉,讓天子注意到還有這些個臣子在。
然這考評之劃分,好之則為上功,次之則為下功,當年舉薦賈誼入朝做博士之河南郡太守吳公,便是因連續三年之政績考評為上功,而被文帝提拔到了長安做了九卿之之的廷尉。
固此其在天子看來也是考評官員之緊要之事,然令郡國自己呈報自己當政一年之政績,難免會有些水分,固此,這時便要輪到各地一御史起作用了。
天子最終會依據上計吏與御史所奏之結合,最終給各個郡國一個考評之結果。
然漢家之郡國有數十個,其一個個都還要單獨來向天子陳奏之。固此,如此過了兩個多時辰,總算是陳奏言畢了。
一坐數個時辰,跪坐在丞相桃侯劉舍一側的劉榮早已是有些坐不住了,但此刻這宣室殿中,到處皆是手持笏板之謁者,也不敢稍有一動。
看了一眼,還是正襟危坐的老爹,此刻劉榮不得不感慨道:“從早晨聽到正午也不知老爹累不累…………”。
然當這最後一名上計吏入宣室陳奏之後,這元旦大朝總算是散朝了。
劉榮一回寢宮便立即對王聲言道:“速去備車!”。
而王聲是行禮道:“今日朝會如此之久,殿下不如稍作歇息再出宮”。
劉榮可是早就答應了陳阿嬌,今日要與一同到渭水之畔,觀看大儺之祭,“速去備車,此時已晚矣”。
“諾!”,聞言,王聲便只得應下。
出了司馬門,劉榮便忙對御者言道:“到館陶公主府中去”。
如此,不過一刻,劉榮便到了劉嫖府門之外。
一番通稟入了其府中後,劉榮立即便去尋陳阿嬌。
聽聞是劉榮表兄總算是來了,陳阿嬌當即便從房中跑了出來,興奮道:“我可是在府中足足等了半日,劉榮表兄總算是來了”。
劉榮是呵呵一笑,上前拉住了陳阿嬌言道:“今日有朝會,表兄自然要去之,適才一散朝,便乘車來矣”。
如此兩人便手拉著手,往府門外行之,出了其府,此時劉榮才又反應過來,問道:“我怎不見姑母在府中?”。
“母親一早便入宮去拜見外祖母了,原還要攜我同去之,然有表兄之約,我便未去之”。
聞言,劉榮只是一點頭,當即便將阿嬌抱上了馬車,命御者驅車疾行往渭河之畔前去。
然當兩人到時,只見那大儺之祭,已然開始。
大儺之祭,本就是一驅邪之儀式,早在商周之時便已有之。
傳延至漢代,每到元旦之時,便會在長安選出有一百二十名身穿皂服之少年,手持大鼗做物。
其中有戴面具披熊皮的方相,與十二獸,然最後由騎兵驅趕著代表疫病的造像並將其點燃扔入渭水之中,已示驅除惡鬼邪靈。
固此每到元旦之時,長安城中便會有眾多人等會至此觀看這大儺之祭,祈求來年之福運。
劉榮此前從未看過,然前幾日去探望阿嬌之時,聽其提起此事,當即便答應了她,待到元旦之時,便領她至渭水之旁觀之。
……………………………………………………………………
Ps:上計吏又稱計吏。戰國之時和秦漢兩朝皆有之,郡守和諸侯國相每年要把本郡本國的人口、錢糧、賦稅、墾田、盜賊、獄訟等計劃預先送朝廷,到年終再總結匯報執行情況,這執行情況的彙報本子稱為“計薄”,彙報稱為“上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