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天子劉啟卻是毫無反應,無動於衷。
而劉榮則是忙起身跑到慄姬面見阻攔住了上前之士卒。
跪地朝竇太后叩頭哭訴道:“祖母,求祖母恕罪,母親之過,便是兒子之過矣,若祖母要懲處母親,我願代母親受過”。
說完,是不停的叩頭。
見劉榮額頭都滲出了血來,竇太后也不免有些心軟了,嘆息道:“有子如此,夫復何求”。
“哀家可免慄姬之罪,不過她之罪當如何論之,還要看陛下的意思”。
聞此,劉榮便轉身要向老爹叩頭,被老爹給攔住了,“你母之罪,獲罪於太后,念在你如此仁孝,苦苦求之。便免其杖刑之罪,然有罪不可不罰之,禁足一年,不得出寢宮一步!”。
這時,劉榮才抬起頭來,道:“謝父皇天恩”。
“將你母親帶下去吧”。
此時的慄姬已全然沒了適才有恃無恐的樣子,是呆若木雞,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
接著劉榮便攙扶著她出了這長信殿,然剛出了殿門,慄姬便立即撒開了劉榮的手,一人木然往其寢宮而去。
然劉榮還是隨著慄姬到了其寢殿之中。
畢竟是自己的母親,劉榮當然不能鐵石心腸,不管不顧。一入寢宮,便湊了上去,將慄姬扶到了床榻之上,言道:“母親好生歇息,閒暇之際兒子再來看望母親”。
說完便轉身離去,然離去之時,劉榮便將慄姬的貼身侍俾小青喚到了殿外。
慄姬突然跑到竇老太太那告狀,可是令劉榮始料未及,深思之下,只覺得其中必有些隱情,便問小青道:“近日可否有人來見母親?”。
小青雖不知到底出了何事,但看到慄姬如此,自然也知道定然是出了什麼大事。
固此便有些害怕,顫顫巍巍的回道:“近日劉德殿下與劉閼殿下曾來之,之後,便是……便是……”。
“便是何人!?”。
“是王美人,大王美人”,小青急切道。
劉榮皺著眉頭問道:“可知其所言?”。
“王美人與女君談論之時,便命奴婢等盡皆到了殿外,固此不得而知”。
王娡到此,還不讓他人知道,此便說明了問題。
且劉榮在宮中,從未與人交惡之。
即便是劉閼那般表現,劉榮也只是將其視為小孩子的妒忌,以他那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樣子也想不出如此歹毒之計謀。
也只有王娡,有充足的理由,以及心計能做出此等事來。
“如此別無他事,好好照顧我母親,若是有不當之處,我拿你是問!”。
小青一行禮,回道:“諾,殿下放心,奴婢定盡心照顧女君”。
而當劉榮回寢宮之後,坐在書案前,暗道:王娡,既然你敢如此,便不要怪我要你死無葬身之地!
隨後,不出多日,宮中不知如何竟傳開了,慄娘娘向太后陳皇長子之罪過,卻是誣告,而太后要懲處慄娘娘之時,劉榮殿下更是拼死而為其求情。
固此,這宮中之人,皆是說,殿下不愧是當年孝文皇帝從小帶在身邊的皇子更有人說,文王寶鼎乃是劉榮殿下得高皇帝託夢所得知,若德行有虧,怎會有高皇帝之託夢。
後來這傳言更是傳到了皇宮之外,整個長安皆是有人議論劉榮之德行…………
………………………………………………………………
翌日,王仡急急忙忙的拿著一卷竹簡,行入了麒麟殿中,一見天子便言道:“陛下,那馮煜已盡皆招供!”。
接過王仡手中竹簡一閱,天子劉啟是氣的破口大罵!
“該死!當真是該死!”。
對王仡言道:“傳令郅都,滅其三族!”。
“諾!”。
當王仡出了麒麟殿後,天子劉啟又看了一遍手中之竹簡,嘆息道:“不要逼朕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