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翌日天剛矇矇亮之時,主父偃便打點行囊隨著郅都往河東安邑城外之根倉與溼倉而去。
而一直待在汾陰縣城中的申屠公得知二人要到官倉而去,雖然是早早便已將糧倉補齊,然其也是怕郅都到倉中查出什麼端倪。
當即便也向劉榮一稟報,要回安邑處置河東之政務。
劉榮自然也是知道申屠公是不安好心,但此時絕非是與其撕破臉皮之時,便言道:“卿為一郡之太守,干係河東全郡數十萬百姓之生計,自不便在此久留之!”。
“謝殿下”,
言畢,申屠公卻是又道:“殿下,汾陰縣中似乎過於清苦,不若殿下到安邑城中去如何?”。
漢家之皇子向來便是惹禍精,對於這一定申屠公可是深知,固此申屠公如此說自然也是怕劉榮在汾陰又弄出什麼事來,到時更難收場。
且申屠公在安邑可是經營了數年,整個安邑城中到處皆是其眼線,若是劉榮到了安邑,也好掌握其動向,以做萬全之準備。
然劉榮當即便厚著臉皮滿口言道:“吾之祖父孝文皇帝在位二十餘年皆是履不藉以視朝,穿粗布之衣物,然本殿下身為祖父之親孫怎能不以祖父為榜樣!”。
“恕臣愚鈍,竟不知殿下之高潔,望殿下恕罪”。
而申屠公之離去,亦是劉榮願見之事,此來汾陰劉榮可不只是為了查河東之民情,更是為了找那埋藏在汾陰地下之神器!
劉武可是記得清清楚楚,司馬遷在《史記·孝武本紀》載:其夏六月中,汾陰一巫錦為民祠魏脽后土營旁,見地如鉤狀,掊視得鼎。鼎大異於眾鼎,文縷無款識,怪之,言吏,吏告河東太守勝,之後太守勝立即便將其稟報劉彘……
只是劉榮也不知,那汾陰出土之鼎到底是不是那傳說中夏禹聚九州之銅所鑄造之九鼎。
然史書中關於九鼎的記載,更是神秘,《左傳》中可是記載道:桀有昏德,鼎遷於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於周。
意思就是說,夏朝滅亡了,鼎自己就跑到了商的宗廟裡。商朝滅亡了,就自己跑到周的宗廟中去了……
而到戰國之時,秦昭襄王之時,秦王引兵攻打西周,赧王聽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萬戶降秦,秦王將周赧王貶爵為君,西周公為家臣,封於梁城。
之後,秦昭王便將那象徵著天下之神器九鼎運回秦國,然途中卻還有一鼎落入泗水不見蹤影。
而其後落入秦國手中其餘八鼎卻是再無蹤影……
想到此處,劉榮更是止不住的YY道:“難道這汾陰之鼎便是那落入泗水中之九鼎?自己從彭城之的泗水跑到了這裡??”。
當然劉彘之時,汾水旁后土廟挖出鼎,也有是當時河東太守周勝作假哄劉彘開心的嫌疑。
如此也想不出個所以然,最終劉榮便篤定若是找到了那后土廟便親自查探之,若是真的挖出來鼎,即便不是傳說中之九鼎,也當是古之聖王所鑄之鼎。此時若將其挖出來必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想到此次,劉榮便親命湯晟沿著汾水搜尋有無先秦遺留下來的后土廟。
聽到劉榮的吩咐,湯晟也是有些疑惑,“殿下……,臣說句心裡話,不知殿下要我尋一先秦時之後土廟是做何?”。
望著一臉迷茫的湯晟,劉榮呵呵一笑,卻並未說其原由,只是言道:“湯將軍只管去尋便是,若是尋得必是大功一件!”。
看殿下如此堅定,湯晟也只得一行禮言道:“諾!,臣立即便率人去搜尋”。
然賈誼也是不懂劉榮這是鬧哪出,“陛下此是?”。
劉榮一笑便道:“老師不必多言,不出數日,老師便知此何意”。
……………………………………………………………………
然數日之前,同申屠公一同到汾陰之河東都尉周陽由本也是想入營中拜會劉榮,但思前想後自己之職乃是掌握河東郡兵之官,更是想著要與河東旱災之事拉開距離,如此便也未至營中拜會。
而是將汾陰縣令徐騰喚到了其駐地,詢問劉榮到汾陰可遇到何事。
當聽到徐騰言道汾陰彭澤鄉中一里正竟得罪且這裡正竟還是那汾陰侯周開方之親戚便是氣不打一處來。
當即便訓斥道:“數十人乘如此豪華之馬車到汾陰來,你難道就不能派人去打探打探其是何人?”。
對於周陽由之狠辣徐騰可是深知,當年周陽由剛剛到河東上任之時,便越權網羅罪名懲處了個得罪他的縣丞,可是令整個河東郡之官場知道了他周陽由之手段如何……
對於不喜之人,周陽由向來都是將其滅之。
固此,聽到周陽由之訓斥,這秩比千石之汾陰縣令徐騰便是渾身顫抖,當即便哭喪著臉,行禮道:“下官怎會不派人去打探,然報信之人皆是言道,此來汾陰之人乃是章武侯家中之後輩,此來汾陰乃是為遊歷采詩。固此,下官才未將其放在心上…………”。
聽到這,周陽由一拍眼前之書案,“蠢貨,哪裡有人會在隆冬時日外出遊歷采詩!此次說不得你我皆要因此而死之!”。
然一聲長嘆過後,周陽由又問道:“殿下到此可還有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