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顧天涯這就是逼著對方做選擇。
要麼站我這邊。
要麼站高句麗那邊。
想要左右逢源?
你們吐蕃人的臉很大嗎?
……
祿東贊明顯陷入天人交戰之中!
這位號稱吐蕃智者的人物,一眼就能看出顧天涯的決心,也正是因為他看出了顧天涯的決心,所以他才會在心中產生了後悔。
自古梟雄之輩,按說是永遠不會後悔的。
但是,他偏偏就後悔了。
足足良久之後,這人忽然一聲嘆息,他陡然鄭重拱手一禮,看著顧天涯問道:“顧領主,祿東贊想問您一句,若是我今夜不再參與地權競拍,是不是再也沒有機會走出這座幽州城……”
這話才一說出口,四周登時一片肅殺。
大家都聽懂了祿東讚的意思。
他為什麼要問能不能走出幽州城,分明就是心中已經下定了決斷,他所說的不再參與幽州的地權競拍,分明暗示著吐蕃會選擇高句麗。
果然不再左右逢源。
可惜選的卻是對面。
幾個大唐國公臉帶殺氣,森森然道:“好啊,好得很,既然不是朋友了,那可就方便我們動手了。”
李世民的面色也微微發冷,只不過身為皇帝不方便親自下場,僅是淡淡說了一句道:“吐蕃的選擇,讓朕很是惋惜。”
顧天涯同樣像是有點意外,他目光深深看了祿東贊兩眼。
忽然顧天涯若有所思一笑,意味深長的道:“如此看來,那位高句麗國主下了大本錢呀。否則以你祿東贊智者名頭,不可能放棄幽州轉而去選擇高句麗……顯然,你們收了無法拒絕的好處。”
說著微微一笑,狀似好奇又道:“我能問問你們收了高句麗多少好處嗎?”
祿東贊再次嘆息出聲,再次的鄭重拱手行禮,道:“顧領主您是帝王層面,何必為難在下一個吐蕃大相,我雖然是個大相,按說在吐蕃已經位極人臣。可我就算再怎麼位極人臣,但我始終還是一個臣子啊!”
這番說辭有兩層意思。
首先,他婉言拒絕了回答顧天涯的問題。
其次,他語帶深意的向顧天涯做了點暗示。
是什麼暗示呢?
正是吐蕃選擇去幫高句麗的原因。
他說他只是個臣子,隱含之意就是說自己做不了主,做臣子的人哪怕權力再大,但是在國家層面的決策上也要聽君主的。
顯然,吐蕃選擇去站隊高句麗的並不是他。
顧天涯何等精明,祿東贊這番暗示他一聽就懂。
直到這個時候,他才悠悠然回答對方最開始的那個問題,道:“中原自古有句老話,叫做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既然連交戰中的對手都不斬使節,我們又怎會為難一位並未交戰的異國大相……”
說著看了祿東贊一眼,微笑道:“閣下隨時可以離開,我保證整個幽雲之地無人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