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錕很後悔。
後悔今天不該主動上門。
若是今天他不主動上門,等到時機成熟了再來,或許還有翻盤的可能。
後悔自己出手的時機太慢。
若是在這方月還沒來荊門之前就搶先動手,或許張家早就被他滅掉,不會再發生後面的這麼多事情了。
後悔自己的訊息還是太不靈通。
若是能知道這方月門下不光有張之恆還有李知凝的話,他早早將這荊門郡守大印雙手奉上,或許還能留得一線生機。
當然,有些事情他也並不後悔。
投靠大秦,對王錕來說乃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兩國交戰之時,秦軍的實力實在太過嚇人,每每兩軍對陣,楚國軍隊要不了幾回合便被打得七零八碎。
若是自己負隅頑抗的話,恐怕早就死在秦軍刀下了才是。
同樣的,對張家出手一事,在王錕看來,自己並沒有做錯。
身為王家領袖,王錕除了為自己考慮外,也在處處替家族考慮。
若是放任荊州郡內其他家族做大,遲早會威脅到他王家的勢力。
臥榻之側,其容他人酣睡?
想到這兒,王錕抬頭看了看鐵窗外的天空,搖頭苦笑。
當方月等人將自己的罪狀一一細數出來後,王錕自知早已回天乏術。
大小還算是個梟雄的他當即俯首,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供認不諱。
在李知凝下令將他收押之前,王錕向方月提出了最後一個要求。
王錕可以敗,但他的家族不能散!
對於王錕提出希望方月不要對王家動手的要求,方月當場便答應了下來。
兩人都是聰明人,自然知道若是落井下石繼續對王家出手,需要承擔的後果絕不是現在的大楚能承受得了的。
然而王錕不知道的是,在方月的計劃當中,他王錕的用處可遠不止於此。
……
荊門郡守府。
在王錕被押金大牢後,此地便被李知凝給接手了。
將郡守府暫作大楚王城之用,也是方月和李知凝原本的計劃。
有方月這個傳說中的“老怪物”在,郡守府原本的大大小小各類人員哪裡還敢造次?
一時間無不認同了李知凝將荊門收回大楚的說法,個個俯首稱臣,老老實實聽候起李知凝的命令來。
同一時間,李知凝也透過商素素藉用天海商會的名義,將大楚復國以荊門城為國都的訊息告知了天下人。
那些個此前聽得李知凝君令趕往荊門的大楚遺老們,也在得到這個訊息的同時加快了趕路的步伐。
雖不知道殿下是以何種方法將荊門收復,但這位尚且年幼的殿下既然能收復荊門,想來手段也定是不淺。
既然李知凝已經證明了自己有復國的能力,大部分遺老們哪裡還會繼續掛念自己心中的那些小九九?
畢竟從名義上來說,大楚現在已經算是走上覆國的道路了。自己這幫以大楚遺老自稱的人們若不繼續對大楚表達忠心,恐怕以後子孫後代都會被人戳著脊樑骨痛罵二五仔了。
同時這些遺老們也都深深地知道,越早到達荊門,便越能證明自己的忠心。
故此,萬靈大陸西南部,瞬間展開了一場浩浩蕩蕩的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