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企業就像現在中國的各個國企一樣,人事超級臃腫,為了降低成木提高效益就必須大量裁員,而失業人員的失業救濟金一部分要由企業負擔。
許多企業產權關係不明,難以結算資產,又讓投資者望而生畏。
國企了,工人都比較懶散,但這些工人又不知道天高地厚,以為德國統一,就必須得提高工資。活幹得要少,工資要拿得多,那個老闆能吃得消?
東部居民在中央計劃經濟體制下生活了40年,缺少市場經濟必備的素質(如知識技能、競爭意識、風險精神和靈活調適等。
等等……這些情況將各個投資迅速嚇跑掉了。
西德苦逼的,只好不停地救助,僅1991年東部接受的官方財政援助就有1720億馬克(其中聯邦政府分攤到890億馬克,德國統一基金350億馬克,聯邦勞工局300億馬克,歐洲共同體結構基金100億馬克,西部各州出資80億馬克。在減去東部稅收等收入後,實際支出1130億馬克,以至整個德國在這幾年裡,經濟都停頓不前。
當然,熬過了前面十年,後面德國就慢慢好起來了。
至於其他東歐國家,那就更呵呵了,幸好歐共體走向歐盟,狠拉了東歐各國一把,不然這個自由與民煮就會成為這世間最致命的毒藥。其實沒必要爭論什麼自由民煮與專制,還是李默的那句話,分寸,調節,天冷了,必須多穿一點衣服,天熱了,必須少穿衣服。
因此李默不能太早進入東德,那是找死的。
得拖到明年年底進入,那時候東德人才會變得清醒起來,李默的進入也才彌足珍貴。
然而也不能太晚,太晚了,克林頓對中國露出爪牙,德國便識破李默進入東德的企圖。但從明年年底開始經營,有兩年的緩衝與發展時間,這個大本營建設好了,美國不亮德國亮,美國人便不會對他動手,那麼德國再聰明的人,也不會往這上面想。
只要不往上面想,李默就等於向東德施恩……
誰能料到?
反正默克爾激動了,握著李默的手:“李,你確實是一個最佳的合作者。”
李默註冊了技術專利,做的是有點無恥,不過相幫到這份上,還能說什麼呢?中國畢竟很落後,李默這麼做,其實也可以理解的。
“默克爾,你刻意來到魔都,不會就是責問我這個的吧?”
“也不是,科爾總理讓我邀請你參加統一儀式。”
“統一儀式,什麼時間?”
“今年十月三號。”
“十月三號?”
“1918年十月三號,奧地利與我們德國透過瑞士,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停戰照會交給美國。”
李默還沒有反應過來,默克爾又說道:“還有一些國家對我們德國不大放心。”
這樣說,李默才明白過來。
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才算是完全結束了,我們在這一天統一,是代表著我們德國以後做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不會再侵犯任何其他的國家。
但也不僅如此,科爾臨行前,囑咐的話是,讓默克爾詢問李默註冊專利的原因,科爾能理解,不過多少還是有點氣憤,若是李默強勢地回答,這就是規則,這就是你們西方的法律,那這件事到此結束。你推倒了柏林牆,對我們德國統一有恩,但也佔了我們德國大便宜,我們等於一拍兩算。
若是李默有一個說法,那麼請李默來參加統一儀式,畢竟相比於這些技術,國家統一才是重中之重。不要說西德統一了東德,若是美國同意並且支援中國順利迅速地將灣灣收復回來,只要中國免掉他們的債務,中國也會同意的。
李默欣喜地說:“好,請代我轉告科爾總理,我一定會參加的。”
默克爾沒有久留,李默所說的種種太惡劣了,她必須回去向科爾反映去,但誰都沒有想到,李默則是沒有記住,就在這次統一儀式上,德國被幾個盟友狠狠打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