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至這般倒是讓弘治皇帝心情頗好了幾分,問道:“若開戰,你可需有個阻礙之物?”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的,謝至想都沒想,脫口而出,回道:“朝臣的反對,且著實需大量錢糧跟進,另外也得需能戰之兵。”
這個回答讓弘治皇帝滿意。
二話不說,弘治皇帝便把台州的急報拿給了謝至。
謝至前世的時候便聽說過大明的倭寇便能已經時長在山東到倭寇一帶犯邊,侵擾沿海百姓,也知曉這些倭寇同樣也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當真切看到這些白字黑字之時,心中依舊忍不住憤怒。
謝至一把把摺子拍在桌上,比弘治皇帝的脾氣都大,罵道:“真是可恨,我大明子民豈容區區倭寇欺辱,若陛下信得過臣,臣願擔領兵平倭。”
弘治皇帝喜歡的就是謝至這樣的,遇到問題,能夠二話不說便擔負責任,不似那些文臣,做什麼事情都喜歡權衡利弊一番。
謝至出口之後,弘治皇帝又道:“你可有把握?”
這個事情當然得有把握才行,不然的話,這個旨意是好下達,但若是不能平定反倒還是朝廷損兵折將,這樣的話也就更打擊平倭積極性。
沿海百姓也將更畏懼於倭寇了。
百分之百的把握,謝至可不敢說
畢竟任何事情都會有意外存在。
對弘治皇帝的詢問,謝至給了一個保守一些的答案,回道:“十之八九吧。”
接著,謝至又介紹可自己的想法,道:“陛下,雲中衛的兵丁雖說是新近訓練,但卻不善海戰,不可全依靠雲中衛,若想平倭還得是重新兵丁,畢竟水師之中也會有衛所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樣的兵丁很難拉出去真刀真槍與倭寇對上一戰的。”
雲中衛的那些兵丁多時流民,這些流民出身沿海的並不多,就是能夠在河中下去遊個泳都不容易,更別說在海上行船多日之後還有戰鬥力了。
弘治皇帝並未有讓謝至馬上出兵的意思。
磨刀不誤砍柴功嘛,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得把前期的準備工作做好才行。
弘治皇帝脫口問道:“需要多久?”
謝至笑了笑,給出了一個答案,回道:“一月足夠,臣計劃招募兵以個水師衛所的精兵以及沿海百姓與倭寇有仇又有能者,這些人並不需要訓練他們過多的軍是技能,只需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以及嚴明軍紀便是。”
一個月時間便不多,眨眼也就過去了。
說完這些後,謝至又道:“臣與英國公在平寧王之亂時頗有幾分默契,此番平倭,臣想著讓英國公能幫著臣幾分,再說,臣年紀小,閱歷不夠,在雲中衛好說,在水師兵丁中恐難服眾,另外,此事若只交於臣一人,朝臣恐也不滿。”
這些倒也不算是大麻煩,謝至自己一人也就應對了。
關鍵在於,張懋在朱慧的事情之上也幫了不上忙,謝至好歹也得還了張懋的這份人情。
作為領兵之人,最希望的是能用軍功充實自己。
動亂之時這樣的機會多的是,可在和平之時這樣的機會可就可遇而不可求了。
謝至的理由還算充分,弘治皇帝直接道:“朕應了,朕下旨五軍都督府,兵部,戶部全權配合與你,不過國庫並不充裕,你給朕省著些。”
一個王朝越往後發展,國庫越窮。
畢竟越往後需要養活的勳戚士人也就越多。
謝至笑了笑,回道:“臣也清楚戶部貧瘠,這個事情也不是陛朝廷之事,臣遣人與皇親貴戚以及富賈先行募捐上一些,倒是也能為朝廷減輕些壓力,不然的話,若是此事掏空國庫,若有地方招災,朝廷恐很難應對,這個事情得臣民一道齊心協力才是。”
這個募捐可並不容易,畢竟誰願意把銀子往外拿。
後來崇禎的時候,崇禎皇帝多次與下面人募捐,一個個哭窮,賣慘的就是不往出拿,後來倒是便宜了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