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最終我父皇還是妥協了,因為當時朝中幾個最重要的大臣因為此事紛紛上奏請告老回鄉,並且表示從此再也不入朝堂。
這些人牽連甚廣,很多都是氏族出身,他們聯合在一起,我父皇也要思慮三分,所以我父皇妥協了。
可是這種妥協也不是就任由那些大臣說了算的,我父皇最終只是不再讓令妃進入御書房,然而那些大臣擔心我父皇每晚都去令妃的寢宮,令妃還會有機會干預朝政,所以就又上書,讓我父皇不能專寵一人。
我父皇很憤怒,他認為後宮之事是他一人之事,這些大臣管的有些寬了,所以直接就拒絕了這些大臣的請奏。
後來那些大臣搬動了一個已經隱退的大儒,這個人是太上皇那個時代的宰相,三十歲便被太上皇拜為宰相,在朝中足足當了五十多年的宰相,八十多歲才告老退出了朝堂,當時那個人已經九十有餘,這樣的人出來了,我父皇也必須要畏懼三分。
當時那個大儒只說了兩句話,後宮之事乃天下之事,後宮安則天下安。
這兩句話擲地有聲,我父皇不得已,最後還是認了。
就這樣,朝中終於平穩了下來,一切又回到了正軌,半年後,因為前幾個太子以及多位皇子離奇身死,卜天司進言說玉樑龍氣過盛,所以我們這些皇子就被派往了不同的封地。
當時誰也沒有多想,但是就在我們離開一年後,宮裡忽然發生了劇變,令妃一下子居然就被擢升為了一品皇貴妃,當時很多人反對,但是我父皇這一次卻是十分堅決,力排眾議,最後促成了此事。
再後來不久,我父皇忽然犯了病,這個病很離奇,只要我父皇去了其它妃嬪的寢宮,就會頭暈腦脹,吃東西也會嘔吐不止,但是隻要到了令妃的寢宮,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不用想也知道,一定是令妃搞的鬼,可是我父皇不知道被灌了什麼迷魂藥,不管別人怎麼說,他都不聽,就是相信令妃是無辜的,最後不管用盡什麼辦法,令妃都沒能被拔除掉。
隨著時間的推移,朝廷的內政已經是一塌糊塗了,我父皇長久地停留在令妃的寢宮內,直到三年前,我父皇終於支撐不住了,最後倒在了令妃寢宮內,沒死,但是隻能臥榻,不能起身。
所有的國事到那個時候就只能都在令妃寢宮內談論,這下令妃就更如魚得水了,徹底把手伸進了朝局之中。
那些大臣是又氣又恨,短短數月,朝中可用的大臣居然有一半都辭官了,只剩下一些混吃等死的人,令妃趁著這個時候大肆地收攏人手,好在還有一些忠直良臣留在了朝堂,這才沒有使朝局完全混亂。
再後來,就是你知道的了,我父皇駕崩,令妃本想趁著這個機會立即上位,但是好在有我在江湖上纏住了她的滿玉樓,朝中我父皇在臨死前終於是迴光返照,有了最後的清明,把王叔抬了出來,這才沒有讓這個女人得逞。”
司徒鋃洋洋灑灑地說了很多,聽的林羽琛一陣心悸,令妃這個女人的心機著實深不可測,入宮數年居然就做到了如今這個地步,真是好手段。
更厲害的是,她不僅在朝中籠絡了很多人,在江湖上還建立了滿玉樓這樣的龐大勢力,這女人的心計恐怕難逢敵手了。
“所以你們是怕丟你們皇室的臉,所以才閉口不談令妃的?”林羽琛問道。
“一部分是吧,”司徒鋃嘆道,“當然,還因為你是離國人,把事情都告訴你了我們梁國受到的衝擊是很大的,能瞞一時是一時吧。”
林羽琛眼睛微眯,他可不會信這種鬼話,令妃他早晚都能見到,司徒鋃他們瞞著他是為了讓他晚點知道不假,但是也是為了更順暢地剷除他才是真,知道這件事司徒鋃他們能讓他活著回去才怪,而且他越晚知道,司徒鋃他們就越容易對他下手,因為他根本不夠時間準備逃跑。
一念至此,林羽琛心下不由得長舒了一口氣,幸好他早知道了令妃,能有更多的時間準備離開玉梁,不然到時死恐怕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