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爺繼續說道:“這裡講述的是關於死亡的故事,而要我們學會的是如何不去死。”《活著》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在講述死亡故事的同時,也讓讀者思考面對
如此困境,該怎麼活下去。餘華用簡潔明瞭且樸素的文字將老農福貴的人生搬上文學殿堂。他的一生就是一個故事,一個由老農福貴所講述的一個故事。讀者和作者似乎都坐在老農身邊,聽他娓娓道來他那坎坷的一生。
沒起伏的語調,沒激烈的情緒,更沒有沮喪埋怨的哭聲,一切都是那樣的平靜,那樣的祥和。故事的主角明明就是老農本人,卻“聽著聽著”就會覺得老農又在講述別人的故事一樣。或許正是因為他太平靜,太冷靜,所說的語言對於他來說似乎都是無關痛癢的才會讓人難以置信,從而思考為何面對如此坎坷的一生,老人卻能如此淡定?是麻木,抑或是其他?我想應該是堅忍。
作者餘華這樣解釋“活著”: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
他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著》是福貴人生的記錄,篇幅雖短,卻能把福貴的一生寫的淋漓盡致、活隱活現。沒有華麗的詞藻,豐富多彩的語言,沒有精心雕琢堆砌的文字,更沒起伏跌落、層出不窮的情節。有的只是淺顯易懂的語句,平淡樸實的話語以平白無華的語言文字卻能刻畫富貴不平凡的一生 。
富貴的一生可以說是多災多難的。因為一連串的死亡始終貫穿他的一生。他親眼目睹至親之人是如何一個個從自己身邊裡去,又親手為他們建碑立墓。從父母到妻兒再到女婿外孫,從老到小,沒一個能留下來陪伴他走過他餘生,又或者說沒一個人替他善後的。
一生中經歷七次與至親之人的生離死別最後只留他自己一個人孤苦零丁的活著。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年僅七歲的外孫苦根。他身邊的人一個個死去,而他卻沒那種“幸運”。他只能活著,因為這是他的命運,“一頭老牛在沒犁完所有的地之前,一個人在挑足他應挑的擔子之前,上天是不會讓她的生命提前逃離的。無論他想與不想,都得留下來活著,因為這就是他的命運。
福貴在身邊的一個個離去後人活著,仍選擇帶著傷痛繼續往前走,即便是隻剩下他和一頭老牛也一樣,人常說:這就是命。其實這何嘗不是對生命的一種堅忍,對生活的一種堅忍。只是傳統的中國人習慣將之實俗化而已。
或許將生活中的一切困難、挫折、艱辛、坎坷、痛苦、悲哀等歸之為“命裡有時終須有”,或許這樣人們的心會更安分一點,接受它們也會變得理所當然一點。因為這是命中註定的,人力改變不了,既然改變不了就只能接受。這需有一點“認命”的頹喪思想在其中。
只是人生在世,有時何嘗又不是“認命”一點好呢!福貴說:“做人還是平常一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在福貴眼裡“平凡是福”“認命”是活下去的力量。但平凡大眾當中的那種認命態度何嘗不是文人所說的那種堅忍!福貴就是億萬中國農民中的一位,也可以說是一個時代中國農民的代名詞。
在中國廣袤遼闊的大地上,在億千萬中國人當中,福貴只是其中的一個普通代表。生活中什麼人都不缺,更不缺像福貴有著這樣人生經歷的平凡人;身邊什麼人都有,像福貴這樣堅忍活著的人更是屢屢可見。福貴的存在只是一個時代的代表性人物,他代表的並不是一個人,而是在那個時代的普遍所有。
在人生中生與死都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我們無法選擇於哪年哪月哪日出生於哪個家庭,同時也不知哪時哪分哪秒死於哪個地方。人生或許就是這樣,生與死都不是我們可以預測的,但每天能夠在匆匆的步履中看著迎面而來的晨光和那緩緩升起的朝陽,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一種活著的快樂!
活著,便要笑迎每天的朝陽。
對福貴這些平凡人而言,人生本來就是如此:沒有偉大的人生追求,他們從來就沒有逃離過生存的底線;他們雖沒有宗教、信仰等形而上的支撐,卻在精神深處有著“對生命本源性的留戀和執著”。他們一生所要做的不是與命運、苦難進行抗爭、喊叫,更不是以死來證明其生的偉大;相反的,他們是無聲無息地順從、忍受,用“生活著”來向死亡挑戰。文字最後,福貴與一頭牛相依為命,怡然自樂,似乎是一種寧靜平和,但透過這表面的背後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對生活的無追求和絕望。
而《活著》就是透過福貴來講述那時的人民是如何熬過來的;是如何在時刻遭受著苦難與死亡的威逼誘惑,沒有順從,沒有屈服,而是選擇忍耐、承受的方式與苦難及死亡進行抗爭。
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吶喊,與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困難和挫折,生離死別和痛苦不堪。
其實活著本來就沒什麼重大意義吧!大家也都是為了能更好地生活而每天要求自己不斷向上,不斷披荊斬棘地勇往直前吧!這本來就是生而為人的本份、本職,來到這個世界就得對得起上天賦予你生而為人的使命。無論生活多苦多難多坎坷,只要你還在的一天,你都的往前繼續走下去
在人生中生與死都不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我們無法選擇於哪年哪月哪日出生於哪個家庭,同時也不知哪時哪分哪秒死於哪個地方。人生或許就是這樣,生與死都不是我們可以預測的,但每天能夠在匆匆的步履中看著迎面而來的晨光和那緩緩升起的朝陽,何嘗不是一種幸福,一種活著的快樂!
活著,便要笑迎每天的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