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嘉穀養殖變異滸苔採用的淺海浮筏,可以透過調節深度使它們始終處於養殖最佳水層,最好地吸收陽光,生長得更快。
巨藻與一般海藻不一樣,可以在水深幾百米的海域生長,而且喜歡生長在水深流急的海底岩石上,尤其是低潮線下的位置。
齊政沒有在整個漁場都播種巨藻,尤其是邳山島和上下琅璫島形成的“海灣”中,因為海浪極小,也較淺,更適合作為珊瑚礁潛水觀光區。
只在佔據可開發海域五分之二面積的外圍海域,有足夠的深度,才種植巨藻。
又因為它們因為生長快,對能量需求量很大,種植不能過於密集,否則導致竭澤而漁。
如果是正常的播種,這些巨藻孢子體會被海洋生物吃掉一部分,無法發育一部分,被水流捲入一部分,最後留下的頂多只有四成。
奈何有人在作弊!
“青竹百靈陣”下,海底深處的巨藻種苗像是被打了雞血一樣,幾厘米長的種苗抽枝芽,一條主幹率先生長出來,色澤嫩綠,粗細和小拇指差不多,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延長。
同時,“碧波清華陣”不斷引流,為巨藻們送來充足的養分——作為海水淨化小能手,只要生長條件適宜,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吃掉”海水中大量的碳、氮、磷元素,使周邊海域達到了一類水質的標準。
巨藻本來就是生長最快的海洋植物之一,一天內可以生長30到60厘米。如今靈陣發威,每天能生長一米多,只需要幾個月時間,巨藻就能長到幾十米。
屆時,一陣海浪翻過,水中隱約可見一株株巨藻隨洋流漂盪,就像無數條不斷舞動的長臂。
關鍵是它們壽命長啊,存活期可以達到12年,如果要收割巨藻,就像割韭菜一樣,源源不斷地收割葉片和藤蔓。
巨藻在這片海域成功生存後,將之改變為了海底“森林”,遮蔽整片海域,打造出一個天然的優質漁場——生機旺盛、身闊體長的巨藻,冠蓋漂浮水面,對一些珍貴海產品,如金槍魚、海參、鮑魚等非常有吸引力,可以誘引它們爭相前來索餌、棲息。
當然,巨藻雖然壯觀,但其他如馬尾藻之類的藍藻、綠藻和褐藻,也很重要,它們才是草食性魚類或者雜食性魚類的主要食物。
海藻的梯次生長,使得邳山島周邊的海域像是陸地的牧場一樣,繁茂起來。
周教授見證了這一鉅變,在給政府的評估報告上盛讚嘉穀:“這是企業生態使命的具體實踐,其大力實施的珊瑚礁生態工程、藻林藻場工程,堪稱涉及國計民生的生態財富,其價值不可估量……”
不過,齊政還需要考慮更多。
從初級藻類,到小魚大魚,必須在海藻與動物之間達到一個數量上的平衡,才能保證海洋生態平衡。
現在的氣候頗為適宜海藻的快速生長,雖然吸引了不少周邊海域的小魚小蝦,但真正有價值的魚類,還是需要人為投放。
海藻的播種,像是真正揭開了漁場建設的序幕,齊政開始花錢如流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