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錢也是不能少的,而嘉穀跟著喝湯,如果體現在財報上,那嘉穀就是徹底不“窮”了。
但很顯然,這並沒有體現在嘉穀的財報上。嘉穀選擇了將這部分超額利益“用之於民”,也獲得了空前寬鬆的發展空間。
說到這一點,於總裁都羨慕了——人家根本就不稀罕更好看的財報。
如果是上市公司,資本股東就是上帝,公司運營必須符合股東的利益,一份漂漂亮亮的財報是最重要的;如果是國企,上頭也有國資委等婆婆媽媽,稍大點的投資都束手束腳的。
在這股熱潮中,一般人要不關注嘉穀的營收“合不合理”,要不稱讚嘉穀的利潤率一如既往出色,於總裁則更關注嘉穀的花錢方式,譬如科研投入。
去年嘉穀兩百多億的科研投入,已經讓於總目瞪口呆了;今年有風聲說嘉穀將在科研上投入四百多億,農業學科研人士,甚至生物學科研人士都聞風而動,於總差點把眼球都驚掉了。
好訊息是,嘉穀將加大在生物學基礎研究上的投入比重,眾所周知的是,基礎研究每前進一小步,整個行業都將跟著前進一大步,甚至全人類都跟著受益。
壞訊息是,嘉穀將當前具有的優勢,作為長遠目標的成本投入,容易獲得更大的優勢。
因為技術這東西吧,比女朋友簡單,只要你投入了時間和金錢,它一定會有所回報的。科研說到底就是由需求驅動的試錯活動,歸納起來只有一條鐵律:技術=時間×金錢。
從目前的形勢看,嘉穀能承受長時間的金錢投入——沒見嘉穀的財報低於預期,全民都覺得不可思議嗎?這代表著什麼,代表著認可度。有這種認可度,想不賺錢都難。
而以齊政為首的嘉穀管理層,上面沒有婆婆媽媽的指手畫腳,目光又長遠,能接受長時間的看不到成效的投資……
剛挑起重擔的於總,就預見會被“大山”持續壓制的未來,面上心裡都是涼涼。
……
同一時間,同樣從社會熱議中看清本質的,不乏人在。
在某間封閉的會議室裡,分屬幾家企業的代表一臉嚴肅。
“這些年,被嘉穀壓制的怨氣已經積累得夠多了,又或者說,我們都已經被壓得夠久了,是時候動一動了。”
“我同意,現在是一個轉折期,如果再讓嘉穀豪賭到未來,這憋屈的日子就更沒頭了。”
“沒錯,就算以虧損換虧損,也應該打斷嘉穀的勢頭了。”
順利達成了一致,領頭的代表站起來,臉上依然只有肅色:“很好,那就開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