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財經專家有一句話說對了,同行公司可不是要哭暈在廁所!
乳業界同行最能體會到這股怨念了:嘉穀乳業在常溫奶領域的份額達到四成都不說了,只說一點,人家以一己之力,將國家的學生飲用奶計劃覆蓋率提高了15%,要知道,低廉的學生飲用奶是不賺錢的,嘉穀乳業甚至透過“牛奶愛心基金”的捐贈,將學生飲用奶完完全全做成了貼錢的生意。
可以說,人家雖然“負重前行”,卻依然向著千億營收逼近,攫取了行業一半的利潤。在這種遊刃有餘的情況下,人們居然認為嘉穀收入不合理?不是高得不合理,而是低得不合理,這還有沒有天理了?
&nmp:他們中去年業績最出色的青啤,都快被清源啤酒拉開了三倍的差距,這居然還說清源啤酒收入低?
但要說心裡最苦的,還屬被拉出來全方位對比的國糧集團。
正式接過國糧集團擔子的於總裁,看著媒體或網友動輒將業務類似、營收也“接近”的國糧與嘉穀放在一起比較,以驗證嘉穀有沒有“裝窮”,內心毫無波瀾……個屁啊。
特麼的,這有什麼好比的。
國糧今年收購了來寶農業,加起來的營業收入是4000億出頭,這也算營收“接近”?好吧,姑且算,但一家的利潤是500多億,一家的利潤是30多億,比毛線啊。
於總看著財經人士一本正經分析得出的結論——如果刨除政府補助和投資收益,國糧集團的主業營業利潤差點為負數,簡直被嘉穀比成了渣渣……內心呵呵。
誰要跟嘉穀這個怪胎比了。
嘉穀的財報有沒有水分?他可以拍著胸脯肯定地說,有!
但那是讓兩者差距更大的“水分”。
一般人都忽視了仙茗大米的存在——因為嘉穀牛奶中也含有“高能生長因子”,甚至嘉穀農牧開放了“超級奶牛”的資源後,其他品牌的高階牛奶中也能蘊含“高能生長因子”了,其與仙茗大米的區別不過在於“稀釋”與“濃縮”。
理論上,長期喝嘉穀牛奶,與長期食用仙茗大米,保健效果差不了太多。但是,兩者價格卻是天壤之別,所以仙茗大米也就逐漸淡出了普通人視野。
但這才是國內農業最賺錢的大殺器,於總自然沒有忽視。
仙茗大米哪怕需要再精細的護理,成本也不會比一般大米高太多。但它的價格百倍於一般大米,百萬噸的產量,其中的利潤可想而知了。
嘉穀說放手就放手——於總最佩服齊政的一點就是理智。對,是理智而不是魄力。
別跟他提什麼“蘋果公司每年賺了幾百億美元,幾乎賺盡了手機行業的利潤,不是也屁事沒有嗎”之類的鬼話,怎麼不看看蘋果背後有多少股東?
嘉穀當年要是想獨吞這塊大蛋糕,別說平平安安發展至現在的規模了,沒被各方勢力當場撕了都算運氣好。
而且落在嘉穀手裡,說不定就陷入了“資源詛咒”,這還是在費勁心思保住這塊業務的前提下;但落在國家手裡,那就不僅僅是賺錢的好處了。
從中提取“高能生長因子”用於更深層次的醫學研究香不香?嚴控出口獲得一些額外的好處香不香?親,你要常年訂購仙茗大米啊,但這不是錢的問題哦,你看,在某些國際合作中要不要投個贊成票呢?對轉讓某項關鍵技術要不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
至於走私?呵呵,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政府認真起來就沒啥做不成的——劃重點,“認真”。這麼集中的產地,從播種就能預測到斤的產量,敢走私?怕是沒見識過我兔的鐵拳哦。